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广州荔湾5名抗疫同志宣誓入党
2020-03-16 20:42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荔湾中心医院举行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焕坤
通讯员 荔宣

精彩内容点击视频观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3月16日,广州市荔湾区疫情防控第一线发展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在荔湾中心医院举行。因在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首批共有来自抗击疫情一线、排查疫情一线、基层防控一线等多领域的5名同志被确定为疫情防控第一线新预备党员。

他们分别是荔湾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林斌、区口腔医院修复科护理组长冯美茵、白鹤洞街鹤园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梁应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岭南市场监管所干部朱小龙、广东恒宝物业有限公司工程组经理陈国斌。

区委书记陈小华领誓,并向五位同志发放《党章》《党费证》和党徽。宣誓仪式后,陈小华以“特殊时期显本色,急难险重看担当”为题,为大家上了一堂党课。

陈小华强调,希望大家牢记今天的誓言,时刻不忘共产党员这个“第一身份”,时刻不忘为党工作这个“第一职责”,时刻不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个“光荣使命”,为荔湾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辉文主持宣誓仪式。

据悉,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荔湾区共动员80个区直单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急呼声”,357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企业参加疫情防控、协助企业复工复产,组建“党员突击队”395支、“党员先锋队”662支,设置“党员先锋岗”1270个。

同时,在疫情防控重点领域、重要关卡成立14个临时党支部,有效统筹下派区、街、网格、楼宇四级干部力量,使党员干部责任在一线压实、作用在一线发挥、能力在一线提升。

他们的故事

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林斌:

2月3日,一位自称是普通感冒的年轻人来到荔湾中心医院就诊,作为急诊科主治医师,林斌高度警觉,反复询问,最终,患者终于说出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有接触史。该患者作为该院首位疑似病人,有人迟疑,有人观望,面对未知的烈性传染病,大家都感到害怕。

林斌主动申请进入隔离病区为其做检查治疗。

荔湾区口腔医院修复科护理组长冯美茵:

疫情防控期间,冯美茵立即加入“三人小组”,主动支援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排查工作,与疫情重点地区返穗人员近距离接触。2月21日,在接到荔湾区疾控中心对全区新冠肺炎排查咽拭子采样紧急动员通知后,新婚的冯美茵马上报名。

咽拭子采样要用无菌试纸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擦拭3次,过程中,患者常会咳嗽、打喷嚏,甚至呕吐,不小心很容易造成感染。可以说,是最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操作之一。因为防护装备紧缺、采样任务繁重,她和同事们尽量少吃喝、少上厕所,参与当天就集样本50份。

冯美茵说:“脱下防护服的一刻才深深体会到在武汉前线的医护工作是有多艰辛,我们这个根本不算什么。”

白鹤洞街鹤园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梁应杰:

他,大年初二即从外地返回疫情防控一线;他,在3630户居民中摸排出155名重点人员;他,劝说约230名不佩戴口罩居民,劝退聚集群众150人次。

在排查中,来自河南的一家四口否认经过疫情重点地区。梁应杰通过手机导航软件辅助并多番耐心询问,最终确认他们在驾车返穗途中经湖北地区并进入服务区加油。由于该排查对象住所使用的是公共厕所,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按规定,需转移到定点酒店集中观察。

但沟通过程中,他们却表示拒绝转移。原来,夫妻两人一人失业,一人是清洁工,再加上两个孩子年幼,难以支付酒店住宿饮食费用。了解这一情况后,梁应杰多方协调,劝说相关单位承诺在隔离期间仍发放其妻子部分工资,最终成功说服这一家转移隔离。

荔湾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岭南市场监管所干部朱小龙:

朱小龙管理的片区聚集70个专业批发市场,涵盖七八千户商家企业,人员密集、流动量大,疫情防控压力巨大。朱小龙按照开展专业市场分批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逐一通知引导、耐心宣传讲解,确保防控措施到位,避免人员聚集。

为确保疫情期间物价稳定、保障市场供应平稳,他走街穿巷,做到价格监管执法全覆盖,将群众消费投诉及上级检查督导意见缩短至2个工作日办结,12345工单按时办结完成率100%。

广东恒宝物业有限公司工程组经理陈国斌同志: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恒宝物业公司疫情防控应急工作设备保障小组组长的陈国斌,主动冲在小区物管疫情防控最前线。

1月25、27、28日,恒宝华庭、恒荔湾畔花园分别发生了消防供水设备故障和住宅楼宇公共排污管道堵塞的突发事件,而当时,恒荔湾畔花园已发现3例确诊病人。

保持下水道的通畅,对于阻断新冠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陈国斌第一时间赶回现场,冒着感染病毒的风险,直接跳进下水道抢修,及时排除设备设施故障。(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