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感染者肺部CT有何表现?暨大研究成果来了
2020-02-29 18:05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研究成果为新冠肺炎快速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图/暨南大学

2月29日,记者从暨南大学获得消息,暨南大学罗良平教授团队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近日合作在国际影像学领域权威杂志 《European 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欧洲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学杂志)》发表2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临床特点及高分辨率CT表现分析的文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快速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文章分析了广州市经RT-PCR核酸鉴定为SARS-CoV-2感染的90例患者(39例男性和51例女性;中位年龄为50岁[年龄范围:18-86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表现。

研究发现,大多数感染患者均存在接触疫区或感染患者的暴露史,临床多表现为发热、咳嗽。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双侧、多发、外周分布的肺部病变,53名(59%)患者累及两个以上的肺叶。

其中,65例(72%)表现为磨玻璃影,12例(13%)出现肺实变,33例(37%)患者肺小叶间增厚,50例(56%)邻近胸膜增厚。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和淋巴结肿大并不常见。

此外,有21例患者(23%)的首次胸部CT扫描未见任何阳性表现,其中3例患者在3-4天后的第二次胸部CT扫描中出现双肺新发磨玻璃影改变。

由此,总结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常常表现为双肺外周多发磨玻璃影改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确诊需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及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核酸检测综合诊断。

由于样本取材、检测程序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因此存在一定的假阴性。胸部CT检查快速、便捷,利于发现感染患者早期肺部微小病灶,能在筛查、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据悉,罗良平教授将于3月5日在广州主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关于新冠肺炎影像学诊断的网络视频会议,讨论相关影像学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