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卫健委:累计有12例危重症患者和104例重症患者出院
2020-02-29 16:51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目前,广东治愈出院患者中年龄最大86岁,年龄最小2个月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符畅 丰西西 李焕坤 柳卓楠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桂炎

2月29日下午,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广东省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控工作情况,重点介绍临床救治工作情况。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覃铁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感科主任、主任医师邓子德,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医疗救治组副组长、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刘冠贤在会上介绍,广东在救治实践中不断强化、细化、优化患者的救治管理,重点建设三个工作闭环,即“入院全面筛查闭环”、“患者分类管理闭环”、“专家立体工作闭环”,不断推进患者诊断、治疗、康复的全诊疗流程、全疾病周期精细化管理。

一是建立入院全面筛查闭环。落实“四早”,广东省不断前移筛查检测关口,做到入院重点人群筛查一个不漏,筑牢入院防线。

1月30日起,实施发热门诊患者“三必查”工作;2月3日起,筛查范围扩大至门急诊、住院有湖北旅居史患者;2月8日起,实施发热门诊患者全面筛查;2月10日起,对部分发热门诊患者(疑似病例和发热且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开展胸部CT筛查;2月23日,部署对医院返工的重点岗位人员实施全筛查。

通过不断扩大筛查覆盖人群,不断增加筛查技术手段,建立广东特色的多层次筛查体系,确保医院内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守住医院第一道健康防线。

二是建立患者全程管理闭环。对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阶段的医疗需求,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对于疑似患者,严格执行“一立即三当天”规定,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病例立即转定点医院;各定点医院集中资源,建立疑似病例检查检验的快速通道,缩短确诊时间,实现当天收住、当天检查、当天确诊。

对于确诊患者,给予早请病情预后研判、抗病毒、氧疗、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力求不断阻止或逆转疾病进展;特别关注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实施“一人一团队”,给予高水平精准救治。

对于出院患者,建立出院患者随访随诊制度,定点医院将开设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专科专家门诊,提供咨询、检测、康复等专业医疗服务。

三是建立专家立体工作闭环。构建“省+区域+市”、“线上+线下”、“顶尖专家+高水平团队”的立体化专家工作模式,不断叠加专家力量,总结起来就是在“3+1”救治工作机制上形成“五诊”工作制。

一是首诊,即落实首诊负责制,压实首诊医院、首诊科室、首诊医师的责任,确保不漏诊、不误诊。

二是巡诊,即建立区域二线专家分片负责巡诊制度,进一步加强区域内医疗资源统筹。

三是会诊,即开展省级远程大会诊,省三线专家组对危重型病例每周开展一次远程大会诊,根据申请及时进行现场会诊。

四是驻诊,即实施高水平医院专家对口帮扶团队驻诊,已派出省人民医院、中大一院、南方医院等7家高水平医院39名专家在13家定点医院驻点工作,实现“一人一策”救治。

五是特诊,即启动疑难、危重病例特诊机制,对病情复杂、涉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的病例,由省级专家、驻点医疗团队、定点医院多学科集中讨论、联合诊疗。

在救治工作推进的同时,我们及时组织专家分析总结广东省确诊患者的基本特征,开展在院患者的预后研判;对已出院病例进行研究,围绕收治模式、诊疗技术、合理用药等开展评估。

通过不断深入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不断完善和优化广东患者特有的诊疗方案和诊疗建议,通过专家共识、会议部署、工作简报等方式反馈指导临床救治,形成专家立体化工作闭环。

目前,广东省治愈出院患者中年龄最大86岁,年龄最小2个月;累计已有12例危重症患者和104例重症患者出院;收治的10例外籍人士全部痊愈出院。

在医疗救治过程中,医务人员和患者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有许多暖心的故事、有许多动人的瞬间。

广医附一院两位亲兄弟在重症监护室一起拔管后的握手加油、中大五院危重症老奶奶在精心治疗后痊愈出院时的招手致谢、广州妇儿中心12位临时妈妈在2个月小患者出院时写下的护理留言……

这些无一不折射出广东医疗救治的人文光芒,谱写了广东医患之间动人的互信篇章。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钟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