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回溯传统,细品木版年画中的民俗趣味
2020-02-29 17:49 羊城晚报•羊城派
闪烁着人文智慧的光芒,木版年画正重新回归到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视野中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施沛霖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在古代新年,家家户户挂桃符,后来渐渐演变成挂春联,贴年画。木版年画,作为历史悠久的年味象征,也衍生形成一种中国民间特殊的象征性装饰艺术。

社会在发展,传统习俗也在改变。木版年画已在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渐行渐远,制作繁复的传统木版年画如今早被胶印所取代,现代的民居建筑式样,也使传统年画失去了呈现的空间。而今,承载着浓浓年味的木版年画,正带着昔日农耕社会田园牧歌的一抹余晖,行走在传统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之中,一度鲜活的民俗生活常见物,正演变成箱底的珍藏。

然而回溯传统,经典永远朴素。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众多木版年画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作为民俗大众视觉文化的木版年画,闪烁着人文智慧的光芒,正重新回归到越来越传统文化爱好者的视野中。上月举行的中国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便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木版年画专家、爱好者参与。

钟馗 桃花坞年画

杜甫诗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自古到今,桃红柳绿,都是文人、画家们争相吟咏、绘画的对象。苏州自古文化昌盛,人文荟萃。苏州桃花坞便是江南木版年画的中心。桃花坞年画具典型的江南风情,老苏州味道浓厚,既受文人风气影响,又融合了来自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雅俗共赏,风格自成一体。 

天津杨柳青年画属木版印绘制品,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柳”。它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

在刚刚举行的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中,“南桃北柳”、北京年画等都成为了全场看点。无论是古版传统年画,还是新创作的年画,从制作工艺到表现形式,都令观者为之惊叹。在木版年画中热热闹闹的年味背后,竟隐藏着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一一细品。

壹|桃花坞年画,重温老苏州的味道

受访嘉宾

刘超
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长,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所所长

羊城晚报记者:在苏州举办的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的热点话题是什么?体现了怎样的集体创作方向?

刘超:中国苏州第二届国际木版年画展,展出了海内外300余幅精品木版年画,有时代精品也有历史遗珍。展览分四个板块展出:《守正固本美在民间——中国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品及藏品联展》《兰桂齐芳薪火相传——中国木版年画新传承人作品联展》《鉴古观今北宗拾零——王树村藏北京木版年画展》《艺苑掇英民画相亲——‘一带一路’欧亚五国民间木刻版画交流展》。

其中,第一个版块集中展示了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等地区的26位国家级(其中8位为已故)年画传承人的精美年画作品。作品题材以门画、墙画为主,工笔细腻、色彩艳丽、艺术形象直观、寓意美好,这些传统的古老年画经过守正创新,焕发出新的时代气息。 

“守正、出新、融合”是我们论坛的主题,也是木版年画创作的方向。随着时代变迁,张贴年画这一习俗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但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无论其制作过程和表现形式,依然有着无限的魅力。

寿字图 桃花坞传统年画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木版年画中的代表,桃花坞年画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

刘超: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刺绣、评弹、苏州园林一样,是吴文化的代表性资源,是吴地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以浓郁的江南特色彰显地缘文化观念。

明末清初,苏州是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的地区,时至清康熙、乾隆年间,已是当时全国著名的新兴工商业城市,号称“东南一大都会”。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在此期间应运而生。描绘苏州当时市井繁华景象的代表作品《姑苏阊门图》、《姑苏万年桥》,以风景为表现对象,刻画繁华的城市景观栩栩如生。   

桃花坞年画色彩鲜明雅致,构图完整饱满,对比强烈,明快活泼,画面精细、秀美、和谐。清后期受西洋画影响较大,吸取了西洋画的构图、透视和明暗等表现方法,特色风格增强,具有浓厚的装饰性。

羊城晚报记者:以桃花坞年画为代表的木版年画,制作难度在哪里?

刘超: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十分繁复,要经过画稿、上样、刻版、套印等几道传统工序,全过程为纯手工制作,个别还需要人工着色、敷粉、扫金、扫银和装裱等手续,工序繁多复杂,是一门独特的手工技艺。

它的套印是分版套印,每个颜色一个色版,平面印刷。单是套印的工序就包括:看稿、上料、印线版、夹水、摸版、印套版、夹水等,既要保持墨线版和套色版准确无误,还要做到画面上色彩的匀、准、洁、鲜,需要匠人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因工序繁琐,且每印一套色,为免影响下一套色彩的准确性,就需要隔水处理,等待一段时间让纸面干到一定程度再印下一套色,因此,年画的制作速度很慢,复杂精致的年画一天只能印二三十张。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常常也只有六七成的成品率。

桃花坞年画(复刻版)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非遗项目,桃花坞年画创作在近年有什么发展?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产生关联?

刘超:桃花坞年画是苏州民间传统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从2002年始,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便成立了桃花坞木刻研究所,与年画社一起展开对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人培养、技艺传承、桃花坞年画礼品开发等工作。

2002年9月起,苏州工艺美院遴选优秀学生进入“桃花坞木刻年画研修班”,接过了桃花坞木刻年画传承的“薪火”,并建立“大师工作室”,由桃花坞年画传承人亲自教授,在非遗保护机制体制上作了新尝试。截止目前为止,已经培养了6期学员共计20余人。除了对桃花坞年画进行创作与文献研究外,还开发了以年画为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让这个古老的艺术为更多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孟母断机 桃花坞年画(复刻版)

贰|杨柳青年画印绘结合,北京年画珍稀罕有

受访嘉宾

王进
中国传统年画专业委员会委员,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保护中心王树村传统年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杨柳青年画鉴藏家

羊城晚报记者:作为研究与收藏杨柳青年画的国内权威,您认为杨柳青年画有什么特色?

王进:杨柳青年画与其它产地的年画不同,是印绘结合的产品,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

产品分为三等,一等俗称“细活”,工艺套二或三色,淡绿、槐黄、淡墨,然后“粉脸”彩绘,同工笔重彩的技法。二等套印五色,蓝色、绿色、黄色、赭色、灰色,在加漏红色。手工“开脸”,精细一点的叫“二细活”,三等粗糙的叫“粗活”,工艺不同价位也就不同。

传统杨柳青年画的创作中继承了北派院体人物画的技法,彩绘技法上在清代吸收了油画技法,表现人物及物体的明暗关系及彩绘技法。

四美钓鱼 杨柳青年画(故事出自《红楼梦》第八十一回,描写宝玉与各家小姐钓鱼占卜的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您的木版年画藏品大概有哪些种类?钟爱与收藏年画的原因是什么?

王进:我的藏品主要的是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北京年画及纸马。河南开封、河北武强、山东潍坊、漳州、佛山的作品也有一些。

我出生于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为保护家传民间美术藏品,青年时期就曾学习装裱技艺,并随母亲学习杨柳青年画的彩绘制作技艺。2005年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授天津杨柳青年画历史及杨柳青年画的彩绘技法。

我的藏品中,有一大部分是我祖父、著名民间美术学者、年画收藏与史论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的旧藏,我曾协助祖父整理家传藏品北京纸马,出版了专著《迎春福祉》。近年,同天津美术学院王树村民间美术研究中心合作,共同多次策划、组织了古版年画展览和学术研讨。古版年画是我终生研究与收藏的对象。

治家格言 杨柳青年画 (图上刻有《朱子家训》全文,下刻绘有仕女、儿童、婢女、老仆、员外、公子等全家和睦相处的场景,全图刻绘人物有十五人之多,人物表情丰富,相应对衬)

羊城晚报记者:在您的收藏体系中,北京年画占重要的位置,它有什么主要的艺术特色?

王进:北京自古以来,一直是北方重镇。尤其是元明清三朝,作为帝都的北京城,也是政治与文化中心。

文献记载,每逢时令节日,尤其是欢庆新年之时,京城风俗盛景堪称灿烂。其中年画更是必不可少之物,如《燕京岁时记》中所载,“每至腊月,繁盛之区,支搭席棚,售卖画片,妇女争购之,亦所以点缀年华也”。

明清时期大量杨柳青年画流入京城,甚至宫中,受到达官贵人和城市居民的喜爱。杨柳青著名的年画作坊戴廉增还在北京东打磨厂东口开店,后又加开“增华斋”分店。北京城也有刻印年画的作坊,多为门神、纸马之类,其中崇文门外顺和王家、东四北纸马汪家,都有数百年的刻印历史。

小瓶花 北京年画

北京传统年画的制作工艺是五色套印,作品的尺寸多样,以门画为例,最大幅的纵170公分横75公分,最小幅的纵28公分,横18公分。艺术特色与杨柳青的不同,套印颜色以红、黄、紫、绿为主,人物矮壮勇猛。北京的纸马艺术非常精美,人物的表现继承元代人物绘画特点。表现自然神的作品中大部分延续了汉画像石的艺术特点。

三星高照  北京年画

羊城晚报记者:这次《鉴古观今北宗拾零——王树村藏北京木版年画展》有什么特别看点?这批王树村先生旧藏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进:这次展览是以北京年画为主题的首次大展,包括门神门画、神像纸马与民俗杂画三个部分,展品多为王树村先生旧藏,共110余幅。作品系统呈现元代以来北京的民俗文化,品相绝佳,从一幅幅年画中能够触摸老一辈人的新年记忆,探寻民间文化的奥秘,对于历史研究、艺术史研究,尤其是北京地区的民俗研究具有极高的史料与文献价值。

广寒宫  北京年画

北京的年画及纸马存世量非常少,可遇不求,藏家都希望能够收到老的作品。北京年画在拍卖的市场上很少能见到。现在据说有人在复刻北京年画的版,希望能够早日看到复制的作品出现。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施沛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