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心理医生压阵!暨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65人医疗队增援武汉
2020-02-21 20:07 羊城晚报•羊城派 原创

文、图、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亮
通讯员 刘丽芳 王雪 实习生 张怡轩

2月21日下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派出第三批65人医疗队增援武汉,队伍由17位医生和48位护士组成。

医疗队抵达武汉将接受系列培训,紧接着会与其他医院合作接管一个重症病区,为武汉的兄弟医院提供帮助。截至目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累计输送89名医疗人才驰援武汉。

出征仪式现场合影

首派心理医生出战,为患者、医护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发现,此次的增援队伍中首次派上了两位精神医学科医生,他们将为前线患者及医生提供全面的心理健康保障。

“疫情的迅猛传播给群众和一线医务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给心理健康服务提出了要求和挑战。”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指出,在抗疫关键时刻,做好心理干预、心理辅助很有必要,需要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双管齐下。

两位精神医学科医生将利用“情绪量表”等摸查服务对象心理状况,也带去了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催眠药、精神科药物等,力求解决患者、医护人员的心理障碍、睡眠障碍等。

据悉,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成立于1978年,现已成为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临床基地,拥有一支医学素质优良、业务训练有素的医师和护士队伍,在各种心理障碍和睡眠障碍的临床诊疗上技术精湛,居于省内先进水平。

此次驰援武汉的两位精神医学科医生:黄涛(左)、王丝丝(右)

精神医学科主治医师黄涛是这次出征的医疗队队员,他告诉记者,因新冠肺炎等疾病伴发精神心理障碍的案例已有不少,本身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也不乏确诊新冠肺炎的,因此他们希望去前线协助诊疗。

同时,武汉目前医疗资源紧缺,医疗队也希望在当地就近协助精神心理疾病病人就医。

另外,大量前线的医护人员因压力而失眠、焦虑、抑郁,他们也是接受心理服务的主要对象。

出征仪式现场

“前赴后继上前线,毫发无损平安回”

本次医疗队由医院医务部主任许典双任领队,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尹海燕任队长。许典双告诉记者,之前匆匆送走第一、二批驰援同事时,自己内心极度渴望能上前线并肩作战。

“如今真的要出发了,就像备战许久的战士,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同时也不乏压力,毕竟队伍庞大,工作与生活全部需要部署到位,更重要是将队员们毫发无损地带回来!”

为此,许典双日思夜虑,几晚没睡好觉。所幸家里人对许典双的主动请缨非常支持,83岁的父亲以前也是医生,听了驰援武汉的事,老人家立马表态:“很好啊,去帮助更多的人!”

同事送别

三天前,队长尹海燕接到通知将作为队长上前线“打硬仗”,接管一个重症病区,她第一反应是“有压力”,但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我是党员,有着丰富的重症患者救治经验。几周前除了向医院递交了请战书,还得到医院批准,前往隔离病房工作,收治那些待排隔离观察的病人,已经累积很多宝贵经验。只要国家有需要,医院有需要,我都会毫不犹豫到前线!”

尹海燕

尹海燕介绍,去到武汉后主要执行两个任务,一是梳理诊疗救治流程使之更加合理优化,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全力保护队员的安全,让60多位队员平平安安地回到广州。

医疗队员与亲友同事依依惜别

“孩子长大了会为我骄傲”

增援队队员孟珩医生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志愿加入抗疫,这次驰援武汉也是立志要打赢这场战疫。母亲年迈,孟珩将母亲送到哥哥住处,不敢告知,怕她忧心忡忡,思儿心切。

孟珩的孩子还小,驰援武汉的决定他只是和妻子及舅舅沟通。“舅舅是医生,会更容易理解我的想法。我想,等孩子长大了,肯定也会明白和理解我的决定,也会为我骄傲的。”

90后护士张雁飞在春节期间请战进入隔离病房参与抗疫护理工作前,剪成时下流行的“小男孩头”,还发了条朋友圈:“17岁开始就没剪过短发的我,的确有点帅。”

张雁飞

受命驰援武汉,张雁飞很有信心:“在医院隔离病区已经完全进入状态了,去到武汉就是换了一个工作地点而已,我们一定能平安回来的!”

她还开玩笑地说,目前唯一的担心是家里面的四只“喵星人”,“希望回来时,四只猫咪都还认得我。”

本次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马洪明医生,今年52岁;刚满23岁的护士钟伟敏和谢茹则是整支队伍年龄最小的两位。

出征仪式现场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