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整理/羊城派记者 张华
图/通讯员 伍晓丹
面容无法辨别,但声音给了我们信心
叙述: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主治医师 王凯
今天第四次进入病区,早上7点至下午1点的班,任务艰巨。
我们需要分组对近80个病人进行查房、处理医嘱,询问和记录病人每日发热、呼吸、饮食等情况,还要记录每个人的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
很快,记录本上就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今日诊疗的注意事项。
查到其中一名患者时,她突然对我说:“王医生,是你吧,我记得你,你那天帮我看了我的CT片子,说我在好转,还鼓励要我加油,我现在感觉好多了”。
她称,“全副武装”之下,她看不到、也辨别不出来我们的脸,但听得出我们的声音,这些声音,给了她很大的信心。
这一刻,我心里真的很感动。“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当年学医时的铮铮誓言,时常在耳旁回响,我也始终在用行动践行。
忙碌的大半天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下班回到酒店已经是下午2点,此时才感到饥肠辘辘。吃饱睡上4个小时,一觉醒来又“满血复活”。
今天是我们到武汉的第8天,寒冷的天气、超负荷的工作、颠倒的作息,我们已经越来越适应,一切的付出都只希望能帮到更多的患者。
我相信,火神山、雷神山的建成,更多医护人员的援助,武汉一定会越来越好,这场疫情狙击战,我们一定能尽快取得胜利!
隔离病房里传来久违的欢笑,温暖又珍贵!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 吴锡平
今天我们当值早上7点-13点的班,由于这个班任务最重,医疗队调整了夜间两个二线教授来支援。
于是,我们分了3个小组查房,王华-吴锡平、郭亚兵-卢毅荣、吴义-王凯,每个小组各负责三分之一的病人查房、修改治疗方案、出入院等等。
病友之间相互照顾互帮互助
这个班次跟病人接触的时间最多,所以查房时需要详尽地了解病人的情况。
“您还有发热,气喘吗?”“不错,今天血氧饱和度又升高了!”“这几天的大小便怎么样?”“胃口还好吧?一定要加强营养啊!”“还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或者有什么话想跟我们说?”“这两天复查一下,没事就可以出院了”……
对于我们的喋喋不休,病人开玩笑地说,第一次有医生问了我们这么多问题,对我们这么嘘寒问暖,听我们倾诉!我说,不会的,以后啊,每天的医生都会这样和你们交流的。
有一位病人比较消瘦,我嘱咐他,你看你身体这么差,一定要多加强营养,这样才好得快,可以叫家人多送点牛奶、鸡蛋之类的过来。不料他说,安全起见,现在家属都尽量不过来医院,我们大家在这里都是相互照顾的,年轻的帮助年老的,症状轻的帮助症状重的。
此时,我心里暖烘烘的,是啊,还有什么力量比互助的力量更大呢?
“蒙面大侠”送来爱心早餐
我正还想多问几句,一名护士推着治疗车进来了,不过车上放着的不是治疗用的液体,而是一车热乎乎的早餐,有包子、有鸡蛋……我好奇地问,这是医院配送的吗?护士说,不是,是一个“蒙面大侠”送过来的。
我有点惊讶,不过很快就想通了,“抗疫”期间,全国各地爱的故事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发生,这爱在传承,每个人都是接力手。也正是这份无私的爱,激励着我们去战斗!
我回过神,顺口说了一声,那个蒙面大侠在哪里?我们要活捉他?突然,病房里的病人、医护都笑起来了。这久违的欢笑,特别细腻,特别温暖,特别珍贵!
那位88岁的高龄病人,情况又好了一点,血氧饱和度98%,心率75次/分,但精神稍差一点,还是有气促!家属生病的生病、隔离的隔离,没办法来照顾,吃饭基本都是由护士喂。
今天,他女儿好不容易用轮椅推着老母亲过来探望,在感激的同时也向我们致歉,表示家属都在生病不能常来,希望我们能理解!
我们当然理解,也希望大家都能相互理解,只要你相信,我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13点交接班,下班了。一路上,阳光明媚,偶尔吹来阵阵凉风!我想,治疗方案与操作我们都改进而且逐渐显出成效了,在减轻病人和家属精神心理压力方面,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