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谭铮 通讯员 周晋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当前,面对这一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在得知其可以“人传人”之后,不少市民用“囤积大米、蔬菜”“抢购口罩和酒精”等方式缓解心中对未知疾病的恐惧;也有前线的医护人员在电话中与家人崩溃大哭,来宣泄自己的压力。
1月2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指导原则要求,及时识别区分高危人群、普通人群;对高危人群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对普通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面对这场尚在拉锯中的战役,羊城派记者独家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医生。他表示,当心理创伤与新型冠状病毒结伴而来,关注心理与关注生理同样重要。
医者:保持充足体力,学会释放情绪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其中,第一级人群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甘照宇医生称,近日他在网络中也留意到部分医护人员出现压力大、心情受到影响的消息。他表示,进入病区后,医护人员与外界处于长时间隔离的状态,且当前也面临医用防护用品较紧张的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产生一种隔离感、恐惧感,都是非常正常的。”甘照宇说:“此外,对一些病症束手无策也是医生会面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心理是会出现波动的。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一定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区分‘我能做’和‘我尽力而为’的情况。对于一些医学问题,自己无能为力的,不要过分自责。”
他建议,医护人员首先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很重要,不能满负荷工作。其次,尤其是在病区工作的医护人员,面对相对单调的生活,一定要学会寻找放松自我的方式。“听音乐、看电视、聊天、室内运动都是可以的,要学会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他甚至建议:“医护人员可以找一个爱好,甚至可以是打手机游戏之类的,要让自己进入专注忘我的境界。这样有助于自己与疫情相关的消息隔离一段时间,缓解压力。”
患者:增强信心,医生及时反馈病情
在甘照宇看来,不幸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患者会面临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煎熬。他说:“不排除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愤怒、回避等情绪。因为当前大家对愈后的情况、治疗效果等并不太了解,尤其患者对此非常关注。如果患者产生极度焦虑,可能会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适,比如说身体别的部位出现疼痛等等,这有时候是心理原因导致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于医生治疗有可能形成误导。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对此,甘照宇表示:“首先要增强患者的信心。医护人员可以给患者看一些治愈出院的案例,同时医生及时地向患者反馈其身体情况,让他对自己的状况有所了解。也可以让患者与家人视频沟通,有了家人的沟通,能缓解一部分情绪。如果出现更严重的情况,可能就需要采用药物治疗了。”
据甘照宇透露,此前他们看到号召后,也曾“请战”前往湖北支援。“但考虑到当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治疗应摆在首要位置,所以我们可能会后续继续跟进有关情况。”
民众:辨别谣言,做好防护
随着疫情的爆发,有民众也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据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心理医院日前公布的一则微信显示,近来,向他们的心理热线咨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人数占比过半。其中,对“疑病”产生恐惧者占20%以上,有些出现低热病人,因担心去医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去医院;有些则是听到各类新媒体的报道,而心惊肉跳;有些本身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为此导致病情加重。
对于这种情况,甘照宇认为,很多人的担心与焦虑来源于周边的“小道消息”和“谣言”,“谣言的冲击力不亚于病毒本身。”甘照宇说:“首先大家要做的,就是学会辨别谣言。看看这些消息的来源渠道是哪里,当中提到的信息和观念有没有其他的证据佐证或支持。”
此外,有不少人出现了怀疑自己患病,反复测体温的现象。甘照宇说:“现在医院还有卫健委等政府部门公布了不少防控指引和自我甄别的信息,大家可以循权威渠道去了解此外,如果真的担心,很多医院也开放了网上问诊的平台,有的是免费问诊的,大家也可以去咨询。”
他还提醒,做好防护,保持心情愉悦很重要。“相比2003年的‘非典’而言,这次应对速度已经很快了。而且这十几年医学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相信这场疫情很快能得到缓解。”(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