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赵忠祥先生的儿子赵方通过赵忠祥的个人认证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消息,赵忠祥2020年1月16日7:30因病在京去世,享年78岁。
赵忠祥因癌去世的消息一经发布,众多明星和网友纷纷表示哀悼,纪念斯人的消息也是刷屏朋友圈!
对于癌症,我们该如何认识和预防?
癌症患者“忌口”的是与非
科学合理的抗癌治疗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肿瘤科 刘慧龙
首先,要确保高营养食物的摄入。
很多人认为癌症病人不能吃高营养的食物,否则会导致肿瘤生长。但实际上,癌细胞生长根本不受身体机能的调节,无论营养供给如何,它都会按自己的节奏生长,想饿死癌细胞,减少营养摄入,最早受影响的是正常细胞,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加速疾病进展,最终饿死的反而可能是患者。
对于术后的患者来说,机体的修复,创面的愈合,有赖于充足的营养支持,如果盲目“忌口”,摄入不足,势必会影响患者的康复,干扰有效的抗癌治疗,这种“忌口”有百害无一利。
其次,很多“发物”的概念是错误的。
很多人认为鸡、鸭、鱼、肉、蛋、奶都是“发物”,食用后会导致病情进展,肿瘤复发,所以不敢吃,不能吃,素食才是最好的。实际上,这些食物都是优质蛋白的来源。优质蛋白的摄入对于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提高防御疾病的能力,促进受损器官功能的恢复,都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很多研究显示,保证膳食中优质蛋白的较高比例会明显提高癌症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如果盲目忌吃这些所谓的“发物”,会造成热量和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引起术后伤口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同时免疫力持续下降,增加各种并发症的机会,得不偿失。
第三,警惕不良信息,避免不合理进补。
很多人患癌后,急于求医问药,打听各种偏方妙药,一些人也热衷于传播这些偏方妙药。从一个肿瘤科医生的角度看,这其中很多信息严重误导了患者,一些人可能确实不懂,还一些人则是别有用心。对于一些打着治病效果的保健品广告尤其要警惕,质次价高是这类产品的共同特点。还有一些患者,盲目大量进食海参、甲鱼、蜂王浆等食物,有些蛋白脂肪摄入过量,加重胃肠负担,有些富含激素,促进病情进展。这些情况都要避免。
第四,合理的忌口,远离垃圾食品。
戒烟忌酒,避免一些致癌性的食物,比如腌制品、烧烤、霉变等食物摄入,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相信多数人在这方面做的都比较好。但是很多人对诸如辣椒、葱、姜、蒜等具有调味作用食材的摄入有很大顾虑,应该明确,这类调味食物有改善口感,促进食欲的作用,适当的摄入应予以鼓励。
总之,癌症患者营养消耗大,抗癌治疗会明显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摄入。应科学膳食,合理忌口,确保患者有足量高品质营养摄入。采取积极合理的饮食原则,均衡饮食、科学进补,才能有助于身体恢复,提高抗癌的能力。
认识癌症 愈抗愈勇
未来: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医学上,癌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人们口头说到的“癌症”,习惯上也泛指所有恶性肿瘤。最新资料显示,预计2018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810万人,癌症死亡病例960万人。癌症是目前夺走人类生命的主要罪魁祸首,难怪会让恐惧占得先机。
从“没有治疗方法”说起。
面对癌症,“没有治疗方法”曾是东西方的共同困境,直到18世纪中叶西方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在抗癌研究上才逐渐取得突破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伴随着病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外科学等一系列医学学科的兴起,医学肿瘤学快速蓬勃发展,就算与癌狭路相逢,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药物层出不穷,也会让人类在这场生死之战中更加胸有成竹。
切除手术求“根治”。
这一概念仍然是今天很多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成为治疗绝大多数肿瘤的主要手段。
放疗化疗,缓解症状。
放射治疗时代的开启,让癌症的治疗更加准确。自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最初的几十年里,医生们采用一种被称为近距离放射疗法的方法,将小块的放射性物质植入肿瘤内部或旁边,近距离向癌细胞传递放射线,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使健康组织不受伤害。
直到目前,放射治疗仍是恶性肿瘤重要的局部治疗方法,大约7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用到放射治疗。
化疗在194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最初是靠针对白血病的治疗取得效果。所谓联合化疗,即多种化疗药物同时使用,调整药物组合、剂量和时间安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同时将副作用降至最低。
致癌基因,由鸡及人
所有癌症的起因都是人体内特定基因变异。而要认识到这一点,人类可花了不少时间。1976年,科学家们发现了正常鸡细胞的DNA包含一个与禽类肉瘤病毒致癌基因有关的基因,会导致鸡患癌症。这一发现最终促进了人类致癌基因的发现。之后,原癌和抑癌基因以惊人的速度被发现,目前已超过100条基因。
国际大药厂研发抗癌药物时,也将各个致癌基因列为攻击标的。如EGFR抑制药物(标靶药物)已经成功延长许多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癌症患者生存期。
今天人类对癌症的认识仍在不断深化,基因突变学说固然可以合理解释,但肿瘤的发生发展其实更加复杂。
外因(病毒、化学物质)通过诱导内因的变化,以及内因发生作用需要外界因素的配合(例如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免疫系统与肿瘤的作用等),在肿瘤发生发展各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对治疗效果产生各式各样的影响,并为人们提供了发展新治疗方法的可能性。
终极法宝,努力追寻
肿瘤免疫治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其实,免疫治疗也不是新课题,早在1898年,美国骨科医生威廉·科利首次利用细菌制品成功治愈了一名21岁的肉瘤患者,并由此被西方称为“癌症免疫疗法之父”。1909年,又有科学家提出,免疫系统在不停地巡逻并摧毁新生的癌细胞,这就是著名的“免疫监视”假说。
经过不懈的研究,美国权威杂志《科学》在2013年总结到癌症治疗即将迎来“转折点”,多项临床试验已经表明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上的有效性,包括治愈多种晚期癌症和转移性癌症。
最近,越来越多的抗癌新药出现,特别是各种靶向药物及PD1和PDL1单抗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部分患者甚至能够治愈或长期带瘤生存。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人类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愈战愈勇,虽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彻底攻克癌症的终极法宝,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癌症终将像天花、霍乱、结核等疾病一样,从不治之症变成可防可控可治的一个病种。
来源 | 健康报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