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青(发自杭州)
截至今年1月,新中国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已接受上万人捐赠。40多位创始捐赠人中,广东占比19%。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称。他透露,西湖大学科研成果考评“不唯影响因子,不唯引用次数”,力争在“重大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难题”方面有所突破。(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筹备两年,成立一年——前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领航的西湖大学,正在成为111名科学家、334位博士生自由探索前沿科学的小王国。
西子湖畔,这所发轫于民间的“研究型大学”更以一种“开源”姿态,为富贵若高门巨贾、平凡若升斗小民的每一个人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与时代洪流的契机——在民族科技进步创新的大潮中,成为每一颗可能燃亮的科学恒星背后的那点微光。
伟大的科学发现当时不一定伟大
截至目前,西湖大学选聘的世界一流科学家已达111位,其中80%以上是中国自己培养和输出的优秀学子。
毕业于复旦的原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资深遗传学家许田,毕业于清华的原布兰迪斯大学终身教授、化学系主任邓力,毕业于北大的原得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终身教授、霍华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员于洪涛……施一公向外界描述的西湖大学科学家团队堪称“豪华”。这些从国外返流的科学家都已经在各自领域取得不菲成绩。施一公认为,如此大批的科学家学成后返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很少见。
西湖大学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大手笔引入世界一流科学家,成立独立实验室。在对科学家及其团队科研成果的考评上,西湖大学提出“不唯影响因子,不唯引用次数”,只从“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两方面进行评估。
“我们享受的电子时代的福利,起源于19世纪的高斯定律、高斯电磁学的发现;现在许多最尖端核心科技的突破,依赖于上个世纪初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发现”,施一公举例,“这些伟大的科学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却在若干年后深刻影响人类前进的脚步”。他认为,纵观世界科学史,近两百年来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贡献很少。怎样在未来世界的发展中注入更多中国元素,是西湖大学努力的方向。
科技发展可以“弯道超车”
尖端、小众,却又深刻影响着社会与时代进步的脚步和方向,成立伊始,西湖大学即剑指前沿科学,希望通过引进和培育一批顶尖人才,实现创新逆袭。
“尖端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创造。中国不缺一般性的优秀人才,缺的是顶尖人才。中美科技领域的最大差距,也就是尖端人才的差距!”施一公称,西湖大学希望通过若干年努力,吸引和培养一批世界顶尖科学家,从事最前沿的科学研究,产生一批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科学成果,成为中国科技未来担当的一支重要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百年,西湖大学何以立足?施一公认为,一所大学的历史传承、文化积淀及对社会的贡献,需要时间的积淀,但科技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法门之一——全球揽才,吸引世界一流科学家加盟。“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如果能把一大批顶尖大师聚集在一起,并且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他们的科学探索,何愁没有创新?”
法门之二——优先发展理学、医学、工学,力推多学科交叉。“新思想、新突破往往是在学科交叉的领域产生,而学科交叉在老的地方很难推动,全新的大学更容易打破学科壁垒,率先实现突破。”
“开源”式众筹“科学象牙塔”
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获批成立。“社会力量办西湖大学”迅速上榜2018年中国十大慈善热点事件。向社会募集办学资金,开源式众筹打造尖端科技的“科学象牙塔”,在新中国建国后尚属首例。
西湖大学举办方——西湖教育基金会,成立于2015年。西湖教育基金会作为一家非盈利性公益基金会,面向全社会为西湖大学筹集善款。“从这一点上看,西湖大学的创办者是全社会,她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个人”,施一公描述。
根据测算,西湖大学全容量聘请300位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含讲席教授)时,一年所需的运营费用约为10-12亿元。西湖教育基金会的目标是用10-15年的时间达到200亿元的留本资金池,用于支持西湖大学的正常运作,确保科学家没有后顾之忧。
2019年,西湖教育基金会合计收到捐赠9371笔,历年累计捐赠者达上万人,基本遍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亚洲、欧洲、南美、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其中,40多位创始捐赠人,28%来自浙江,19%来自河南,19%来自广东。捐赠者除了企业家,包括学生、工程师、公务员、教师、外来务工人员等社会各个群体。
有12岁的中学生,拿出自己和弟弟的压岁钱;有美国中餐馆老板捐出一个月的收入;有爸爸以女儿名义在4月17日她10岁生日当天捐出10417元;有南美洲33位华人华侨委托代表辗转33小时,取道巴黎赶到杭州,带来捐款和对祖国强大的殷切期盼……施一公清楚地记得每一笔捐赠背后的故事。“如果把西湖大学创办过程比作一束光,那么每位捐赠人就是组成这束光的一个光子”,他比喻。
不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市民,不论国门以内,还是国门以外;西子湖畔,这种源自民间的微光,正在与尖端科学家的大脑发生碰撞。它以一种朴素的方式折射出每一个参与其中的普通人对于家国民族命运的关怀,也昭示着一条民族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关链接↓↓↓
西湖大学:
2018年2月14日,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2018年10月20日举办成立大会。学校定位于“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大手笔引入世界一流科学家,成立独立实验室。西湖大学从博士生起招,目前已招收三期共334位博士生。在评价体系上,西湖大学提出“不唯影响因子,不唯引用次数”,只从“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核心技术难题”两方面进行评估。
施一公:
结构生物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现任西湖大学校长。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