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周聪
工业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随着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2020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也随之新鲜出炉。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高技能人才建设为目标的“广东技工”工程多次被提及。
2020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清单明确:广东还将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计划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实现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人才比例32%以上。
近年来,广东省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育一大批技能精湛的“南粤工匠”,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随着工程不断推进,“广东技工”工程犹如一驾马车,拉起了广东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队伍,拉起了广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更拉起了广东向着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
打造广东模式
构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体系
技能人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力量,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建设制造业强省的重要支撑,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创新驱动发展、振兴实体经济等重大战略。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的作用,推进技工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切实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人才供给。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广东已形成了以技师学院为龙头,高级技校和普通技校为基础,公办与民办互补,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现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技工教育“广东模式”。被国家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
据介绍,目前广东省已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全省有156所技工院校,其中技师学院36所,在校生54.2万人,约占全国的1/6,其中高技能人才比例超过50%,技能人才总量达124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1万人,均居全国第一。
全省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占总数的51%,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34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不断推进,广东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广东技工”大军,到2022年,实现“广东技工”数量基本充足、结构趋于合理、年龄梯队相对完善、技能素养整体提升,技能劳动者占就业总量的比例为25%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以上;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
支撑高质量发展
300余专业对接广东现代产业
“贴近产业、服务市场是广东技工院校开展教学的首要法则,也是广东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思路。”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广东省开创了校企双制育人模式。校企共建、技工教育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也成为广东技工院校实现高质量就业的不二法宝。
在技工院校的发展中,紧盯“高精缺”产业,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此外还投入2.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据统计,目前全省技工院校300多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73%的专业与企业和行业有合作关系,平均每个专业与7个企业和行业合作。38所技工院校与150多家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10所技校与500家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校企联盟。86所技工院校与36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全面对接合作,为园区企业培养培训技能人才十多万人。
引进来走出去
工学一体对接行业对标国际
何坤林今年22岁,在来到东莞技师学院之前,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那时候比较顽皮,对学习也不怎么提得起兴趣。”在中职的3年时间里,何坤林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浑浑噩噩地度过,成绩也不怎么理想。中职毕业后,他索性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想法。
“那时候的成绩,我能考去哪啊。”他说。因为父母外出务工定居广东,中职毕业后,何坤林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东莞技师学院学一门手艺,好让他以后能有一技之长。在机缘巧合之下,何坤林进入了中德班。
打破学科体系,采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把教学转化为工作的教学模式,让何坤林重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比起理论学习,我更愿意动手实操。在工厂上课,让我感觉学习并不枯燥。”何坤林说。
2019年,在接受了4年的学习后,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就业选择。正当他苦恼不知该怎么选的时候,学校给他增加了一个新的选项:前往德国戴姆勒(奔驰)总部工作。在何坤林看来,没有什么选择能比赴德工作更好的:“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德国所拥有的技术与知识都是世界顶端的,这正是一份心仪的工作。”
经过一系列的实操演练、口语面试,最终,何坤林成功进入戴姆勒的人选名单。如今他正在学校接受700个课时的口语训练。结束口语课程后,他将于12月前往德国工作。实习期间,他将获得每个月2500欧元(税后)的工资,如果换算成人民币,高达近2万元。
广东技工教育在领先全国的同时,还瞄准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努力向世界技工教育先进行列迈进。引进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创新推行“校企双制”。引进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推动全省普遍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共建生产实训基地等校企合作模式,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国际化水平。
“所谓校企双制,主要是指学校在办学中,招生计划、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全程均由校企共商完成。”东莞市技师学院院长刘海光介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招收的学生一入校即成为合作企业的准员工,参与企业生产;二是招工即招生,企业招收的职工即成为合作院校的在职学生,定期接受技能提升培训。
在国际交流方面,广东技工院校与国际知名院校或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办学。
省机械技师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创办中德(西门子)国际学院。东莞市技师学院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莱比锡手工业协会合作共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引进德国职业资格证书,探索国际通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
深圳技师学院成立中德智造学院,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惠州市技师学院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珠海市技师学院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科技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开展合作办学。
兜底脱贫攻坚
一技之长变“输血”为“造血”
“是技工教育让我走出了大山,真正改变了我的命运。”今年21岁的阿布,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17年,读了一年高中的他由于家庭贫困选择了辍学。当时,正准备外出打工的他听说广东一所技工院校正在凉山招生,不仅免学费,还提供生活费。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阿布报了名。他先在凉山州农业学校完成一年基础学习后,第二年被统一接到了广东学习,在这里他们有个统一的“番号”——凉山班。凉山班的孩子们70%为少数民族,广东技工院校学院专门为他们举办了彝族、傈僳族新年晚会、民族歌舞晚会等活动。孩子们慢慢与大家熟悉起来,变得越来越开朗。
“要实现贫困人口的长期稳定脱贫,必须变‘输血’为‘造血’。提升贫困家庭成员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是保证一个家庭完全脱贫、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广东省发挥技工教育的优势,通过技能拔穷根,让越来越多贫困家庭学生通过技能改变人生,改变家庭命运。
培养技能人才的同时,广东省还积极帮扶新疆喀什技师学院。在广东省人社厅及该省技工院校的全面帮扶下,喀什技师学院实现了“三级跳”,已经由普通技工学校晋升为技师学院,在校生规模由不足千人发展到现在的7000多人,占地面积由70多亩扩大到450亩,教职工队伍由100多人壮大到300多人……
经过多年的探索,广东省走出了一条技工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通过技能拔穷根,不仅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而且有效消除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一、广东成效
世赛争金夺银,广东9年世赛夺得15金牌
“所有的努力,不是为了让别人觉得你了不起,而是为了能让自己打心里看得起自己。”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上,来自广东的年轻工匠郑玉辉挥动着国旗,他自信的神情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我做到了!
这位23岁的广东潮汕小伙,在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上,打破了巴西对此项目长达三年的统治,并一举夺金。这块金牌对郑玉辉来说意义重大——这不仅是对他在赛场上精彩表现和高超技能水平的最佳证明,也是他技能“逆袭”路上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郑玉辉深有感触:“刚开始不知道读技工院校能有这么好的前途,只想学一门技术在手,可以谋生就行。”如今的他已被学校直接录用为高级讲师,享受副教授待遇。
广东技工教育不仅探索建立了一套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还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特别在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新工匠”更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世界技能大赛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取得了16金14银5铜17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再次荣获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其中,广东省选手再次表现出色,获得8金3银1铜8个优胜奖,所有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比上届增加3枚,占全国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从获奖项目看,广东选手斩获金牌的8个项目,既有相对传统的混凝土建筑、砌筑、时装技术,也有更具现代产业特色的数控铣、数控车,以及更紧贴智能化趋势的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移动机器人等项目。
其中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选手郑玉辉力挫劲旅巴西队,中断巴西的“三连冠”;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胡耿军,终结了韩国的“五连冠”,为中国队实现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自2011年中国首次亮相世赛,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加,广东省的技能“新工匠”们5次参赛累计赢得15金、10银、12铜和21个优胜奖,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金牌总数居全国首位。
世赛项目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关联,并结合企业生产技术制定比赛标准。广东多年来的优秀赛果一方面直接反映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上一系列举措的行之有效,另一方面亦说明广东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相关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相对领先。
从质量上看,今年广东选手拿下的8块金牌中,有5块来自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数控车、数控铣、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和移动机器人。22位广东选手参赛的20个项目中,大多数属于国家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第45届世赛设置的6大类56个比赛项目,在广东均有发展成熟的相关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广东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广东选手在世赛夺取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未来发展
提升技工待遇,技师参加公务员考试与本科同等对待
下一步,广东省将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专业集群,实施省级示范性专业建设,到2022年建成200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完善校企双制办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到2022年建设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教育费附加、技术改造补助、企业创新平台建设、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
实施“乡村工匠”工程,重点建设乡村建筑工匠、动植物疾病防控、农业经理人、农产品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农村电商等一批乡村工匠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每年建设15个南粤乡村特色技能大师工作室。到2022年全省开展乡村工匠培养培训10万人次以上。
在技工教育方面,到2020年汕尾、潮州、揭阳等市各建成至少1所技师学院,支持粤西粤北地区通过新建、重组、整合等形式,提升技工院校整体办学实力。实施“百千万”名师领航计划,在全省技工院校打造100名国家级技能大师、1000名全国和广东省技术能手、10000名教学能手,并建立首席教学能手制度。
此外,推动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凭技能到使用晋升、凭业绩贡献确定薪酬待遇的激励制度。取得高级工和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高技能人才,在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审时分别与大专和本科学历人员同等对待。
三、各界声音
广东省人大代表徐昱:须营造重视技能、尊重技工的社会氛围
“近年来,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大众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全新认识,使技工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东省人大代表、粤东技师学院教学督导室副主任徐昱表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鼎盛,而要完成这些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在他看来,随着“广东技工”工程的推进,技工院校将大有可为:“技工院校应围绕市场紧缺急需职业,多角度探索创新培训形式,为新型农业农民、外来务工人员、退役士兵实现转岗、技能提升和技能扶贫等支持。”但是对于技工发展的痛点,徐昱表示,社会对技工教育仍存有偏见,认为其层次较低。
与此同时,每年招生,技工类院校只能通过自身进行招生,生源素质仍不够理想,应尽快将符合办学条件的技师院校,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加大技师学院的招生力度,只有社会真正尊重技能人才这一群体,才能让更多人走上技能成才之路。
四、人物故事
钟世雄:90后“蓝领世界冠军”
因为中考成绩不理想,他被父亲送入技工院校,以赛促学让他点燃斗志。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他终于成为世界冠军;载誉归来后,他为培养更多人才留校任职,他就是潮州饶平县黄岗镇的钟世雄。一个90后的蓝领世界冠军。
钟世雄的家乡在饶平县黄岗镇,由于中考不理想,为学一门技术谋生,父亲将他送进了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2011年,钟世雄报名参加了学院里的数控集训班并入选,但因为成绩一般没能留下继续参加集训。
但他没有放弃,两年后进入了第二轮的集训班,并顺利地通过了淘汰考试,成为能留下来继续参加集训的一员。淘汰赛后,他被分配到“数控车”项目组。
钟世雄回忆,当时他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去钻研,白天完成常规训练,晚上用来研究如何提高技术,提高加工的精确度。有段时间,连做梦都是如何加工零件。钟世雄介绍,2013年12月,由于综合能力表现突出,学院将他调整到了“综合机械及自动化”项目。随后,他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综合机械及自动化”项目的广东省选拔赛中取得第4名。
2014年7月,钟世雄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全国选拔赛,他获得电装技能的第一名,最终入围国家集训队。经过国家集训队内部的层层选拔、淘汰,他最终成了出征世界技能大赛的中国选手。最终,他和团队成员获得了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
钟世雄的父亲自豪地说:“没想到读技工还能夺世界冠军!不一定要上大学,技能人才同样也能圆梦和出彩。”获得冠军后,钟世雄用所得的奖金回乡盖了一栋6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还被技师院校直接录用为高级讲师,享受副教授待遇。
五、“广东技工”工程细则
总目标:
2022年,“广东技工”数量基本充足,结构趋于合理,年龄梯队相对完善、技艺素养整体提升。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超过2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35%以上。
2025年,“广东技工”规模更加宏大、结构更加优良、年龄梯队更加完善、技术技能更加精湛,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局全国前列,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40%以上。
七大行动:
(1)服务现代产业发展行动: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等新专业集群。完善校企双制办学,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实施“乡村工匠”工程。
(2)技工教育大发展行动:加快推进技工院校战略性布局调整,加快推动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百千万”名师领航计划,加快打造一流师资。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3)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重点工作,使广大劳动者持续得到技能晋升。鼓励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实施“广东技工”技能圆梦行动。
(4)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先导行动:加快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加快完善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方式,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相关政策。
(5)广东技工技能菁英培育成长行动:大力培育“创新能手”“世赛标兵”“粤菜名厨”和“家政好手”。
(6)技能就业创业行动:健全优惠扶持政策,打造优质的就业服务链条,推进技能高质量就业。提升技能创业水平,依托技工院校建设创业学院,大力培养技能创客。深化技能精准扶贫。
(7)工匠精神培育弘扬行动:大力培育工匠文化,强化“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培养。突出“一校一品牌、一系一特色、一课一精品”,加强思政课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树立技能典型,打造技能明星,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李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