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抑郁症高发人群!代表呼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
2020-01-15 17:37 羊城派 原创
“首先从在座的各位家长做起,对孩子好一点”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符畅

“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多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出现抑郁情绪,家长往往让孩子看病,但看了很多次都没好转。其实,应该家长去‘看看病’。”广东省人大代表、惠州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魏晓慧说。

她的发言,获得现场多位代表的一致响应。大家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纷纷提出看法和建议。

这是1月15日上午发生在惠州代表团分组审议时的一幕。代表们建言献策,应推进广东省家庭教育立法,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心理教师,同时加大对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力度。

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家庭的问题

“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这是令我没想到的。青少年学生的情绪管理问题,应该作为一个课题,引起全社会关注和重视。”听完魏晓慧代表的发言后,省人大代表、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认真地说,“首先从在座的各位家长做起,对孩子好一点。”

“对,要用科学的方式对待孩子。我们也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 省人大代表、博罗县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吴炳菊激动地接过李贻伟的话。

吴炳菊介绍,博罗县博仁文化志愿者协会最初是在婚姻登记处配合民政部门开展婚姻指导服务,吸引不少群众前来咨询家长里短。

为满足更多群众需求,2018年起,协会在博罗县葫芦岭公园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并专门建立家庭教育辅导室,后来又将家庭教育的服务拓展至博罗县罗阳街道西区党群服务中心。

令吴炳菊没想到的是,辅导对象中有50%都是青少年。“他们的问题主要来自学业和亲子方面,容易产生焦虑。”吴炳菊指出,“一个孩子的问题,肯定是一个家庭系统的问题。”

她介绍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重度抑郁的孩子经过三年治疗,收效甚微。来到家庭教育辅导室求助后,志愿者没有选择辅导孩子,而是从家长入手。最后,因为家长的改变,孩子的病也慢慢好起来了。

呼吁:推进广东省家庭教育立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我国家庭教育服务事业仍处在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家庭教育服务体系还远没有满足社会大众的需要。”魏晓慧说。

她举例,目前家庭教育呈现出许多问题,部分家长工作忙或家庭矛盾等原因顾不上子女教育;部分家长急功近利,唯“分”论,过分夸大学业成绩,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部分家长虽有科学教育的愿望,没经历正规的“岗前培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不知从何处做起。

此外,有部分学校开办了家长课程,但课时较少、内容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系统的培训内容。

魏晓慧指出,在2009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少人就提出要为家庭教育立法;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对家庭教育也作出要求:要加强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支持,家庭教育专业性强,需要科学系统的指导。

因此今年的省人代会,魏晓慧带来了关于推进广东省家庭教育立法的建议。

她认为,一方面要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家庭教育工作专项规划,发展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将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另一方面,要搭建服务体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妇女联合会和教育、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依托家长学校、儿童之家、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婚姻登记机构、妇幼保健机构等,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此外,要开设网上课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构建课程体系,为不同阶段的家长提供相应程度的教育和培训,等等。

建议:中小学校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加快心理医生人才培养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方直分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谭文娟也结合日常工作实际提出看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这么多,但真正配备心理教师的不到一半。要解决孩子心理问题,每个中小学校都应该配备心理健康教师,孩子的很多问题,在学校就能由老师及时解决。”

省人大代表、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林贵喜也表示,该院近年来收治了一些中小学生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尤其是高考前,很多学生来看病、开药。我们将其统称为‘考前综合症’。”林贵喜说。

而县一级医院没有开设心理科,只能由神经内科医生兼顾看诊,因此加快心理系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现在主要都是高等院校开设心理系,需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实这是不现实的。”林贵喜认为,职业院校,例如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也可以开设相关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