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赖宇宁
图/华艺 嘉德 供图
为何要关注2019年的吴冠中?2019的吴冠中有多热门?市场背后,我们要了解的是大师背后的“为什么”,才能建立持续理性的收藏体系。
作为“法国三剑客”之一的吴冠中,为何他的作品有的温婉秀丽,有的却抽象难懂?以“点线面,黑白灰,红黄绿”为特点的吴冠中,为何会提出“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的观点?今年《狮子林》的新纪录,是否代表市场已经开始接受抽象的吴冠中?
本期“名家话收藏”,除了带来在2019刷屏大热的吴冠中市场观察,更有国内研究吴冠中的权威学者,带你了解大师天价作品背后的艺术理念,认识一个“抽象”的吴冠中。(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受访嘉宾】
刘巨德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贾方舟
国家一级美术师,批评家、策展人,曾任内蒙古美协副主席
林松
艺术市场资深专家
【市场热话】
吴冠中的2019有多热?
——领衔多个拍场,淡市屡创天价
2019年,“吴冠中过亿”“吴冠中领衔”成为几大拍场的高频刷屏词。
2019年3月,苏富比香港春拍中,吴冠中1974年创作的油画《荷花(一)》,以1.3亿港元成交,领衔拍场,成为2019香港春拍市场中首件过亿艺术品。打响吴冠中2019年“刷屏大潮”的头炮。
2019年6月2日,嘉德春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近现代”专场,吴冠中1988年创作的水墨设色《狮子林》,8800万元起拍,最终以1.4375亿元成交了。打破吴冠中中国画最高纪录。
吴冠中的领先地位持续到2019年秋拍。10月7日下午,持续竞拍7小时的香港苏富比2019秋拍“中国书画专场”,上拍的7件吴冠中作品全部售出,成交金额1.07亿港元,占据本场总成交的四分之一。其中吴冠中《日照群峰》以4876.5万港元成交,超过估价4倍成交,《双燕》以3965.3万港元成交,以估价六倍成交,溢价颇高,且位居本场第一、第二名。
接着,吴冠中《鲁迅故里》在保利香港秋拍,以2183万港元成交;晚年代表作《野藤明珠》在华艺国际秋拍的广州站,以5177.5万元成交。
在2019年度创造作品天价的艺术家排行榜中,吴冠中成为中国近现代书画类别的第一名。在中国艺术家中排第三,仅次于现当代艺术的常玉与中国古代书画的赵孟頫。
为何要关注2019年的吴冠中?
——艺术市场的天时地利人和
为何要关注2019年的吴冠中?藏家趋于理性,名家精品固然更易成为追逐热点。但关注吴冠中的市场行情,对于收藏者有何更深层意义?
艺术市场的每一轮行情,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共同结果。在过去近三十年里,吴冠中的每一个市场节点都与其人生轨迹的一些事件相关。例如有重要展览举办、离世、重要作品释出以及诞辰百年纪念等。
吴冠中的市场影响力,从2004年重要作品的全球巡展,引发2005年第一波行情;2011年春拍,首次出现破亿作品,并且个人专场以百分之百的成交率、接近5亿元的总成交额,一度成为中国拍卖史上个人专场总成交额最高的艺术家。
2019年,吴冠中诞辰百周年,多个高规格重要展览举行,重要作品被展出。人们得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吴冠中先生的艺术理念与价值。
艺术批评家贾方舟表示:“吴冠中先生是自20世纪以来,在中西结合这条路上,走得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他既把西方的现代造型观念融汇到他的作品里面,也把中国传统的一些人文因素以及他那种深厚的本土情感,融入作品中。尽管他一直是有争议的艺术家,但我觉得这很正常,我们客观地评价艺术家,他给我们中国现代艺术史留下了一笔非常宝贵的遗产。我们将会越来越认识到他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透视】
如何理解吴冠中的抽象画?
作为“法国三剑客”之一,吴冠中回国后,创作从具象到抽象。其作品的多元化呈现,使得吴冠中在油画、中国画、水墨、现代化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创作中,从形式美到抽象美,都绽放艺术光彩。吴冠中价值过亿元的作品中,既有油画也有中国画,既绘画秀丽古典的江南水乡,也有抽象夸张的水墨创作。
在中国画水墨领域,吴冠中从上世纪70年代末水墨画创作初期,到90年代中后期水墨创作高峰,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经历从具象到抽象的发展历程。而他所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笔墨等于零”,曾引起艺术界争论。事实上,也可作为理解吴冠中作品的一个角度。
壹
关于“风筝不断线”
如何理解吴冠中的“风筝不断线”?这与吴冠中画中典型的“点线面”,有何联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巨德从“风筝不断线”入手,讲解吴冠中创作中传统与抽象之间的关系。
刘巨德:吴冠中先生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理念,可以说极有诗意,而更多的还是他自身的一种情感和心中的文化精神。这个理念他也解释过很多,但是按我最终理解,第一个就是和祖国人民的情怀,他永远不断线。
第二个就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美学,永远不断线。他的艺术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第三个就是他画的对象,和生活、自然不断线。这就是我领会的“风筝不断线”三层意思。
“风筝不断线”的创作理念,是螺旋式上升的。从上世纪80年代水墨创作初期到90年代后期水墨创作的高峰,风筝越飞越高,而线也越来越细。就其代表作品看,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巨作《狮子林》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紫藤》,再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代表作《野藤明珠》,可以完整地呈现吴冠中创作历程的变革过程。
《紫藤》你可以看到是从写实里来的。但《紫藤》和《狮子林》不太一样。《狮子林》找了一个角色和场景,你感觉其中2/3还是具象的,而《紫藤》可以说是2/3是抽象的。
到了《野藤明珠》这张,基本上是抽象的、浑然一体的。吴先生非常关注“象”,他后来的形式美是混沌的象大于形,所有的形、所有的生命,全部融化在混沌的象之中。《野藤明珠》在中国传统美学土壤中孕育而来,不仅仅是命名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的集大成者徐渭的诗句“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此画创作于1996年,可看出此时吴冠中的创作更加自由狂放。
他是用笔画的,非常注重点、线的关系,绘制之时并不固定于画面一个方向,而是站在四周,整体运营构思。《野藤明珠》也不是一根一根地去画,他是一片混沌地去画,不拘泥于刻画某一个细节,而更多注重宏观的全局,所有的这些形、色、点、线、面之间那种交响。他最关注的就是象。
我觉得他晚期把形式美推向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美学的最深处。这是他对中国美学、中国绘画走向现代、走向世界最大的一个贡献。
还有一个特点,《野藤明珠》他用的完全是纯黑白的墨色,放弃了他原来的彩色的点,这也是他自身对徐渭的一种认识和理解。在中国绘画理论中,黑白就是阴阳。阴阳生生不息,化生万物。你可以看到他那个时期的作品,基本是黑白居多。
此时的吴冠中,作品更加纯化,所以这张作品反映了他在晚年的创作中,形式美走向了一个无我的状态,从无的角度看世界,这是中国美术非常高妙的地方。
贰
如何理解“笔墨等于零”?
作为油画与中国画兼擅的大家,吴冠中提出的“笔墨等于零”,曾引起争论。从学术上如何理解“笔墨等于零”?刘巨德从创作过程与细节进行了分析。
刘巨德: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吴先生从工具上改革,体会到了笔墨是变化的,而最重要的是象,这个象是永恒的。那个看不见的文化精神他继承了,而看得见的那个笔墨他扬弃了。因为注重这个看不见的文化精神,他后来在《狮子林》创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夸张和想象,他把形变成了一个势象。到《野藤明珠》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他是完全混沌一片,没有身段了。
在画的过程中,他特别发明了一个工具,就是一个胶皮大桶,上面装着一个铁嘴,他每次都是把墨灌进去,抱着它站在纸上游走。他为什么提出笔墨等于零呢?因为笔墨对他来讲不够用,限制了他,他要画很长的线,他要像舞蹈一样奔腾在这地上去喷洒流滴,这最能体现他情感的律动。
《狮子林》所有的线,就是这样流滴出来的,只不过它不是黑的墨线,是墨里加了白粉,是灰色的线。只有这个时候,他的心、他的手、他的眼、他的意、他的身体和这个墨的流动才能合一。这幅《狮子林》,他确确实实是从现实中观察、想象、体验来的,尽管他对太湖石作了极大的夸张,但还是与现实紧密相关的。
只不过他把太湖石和亭子的比例关系夸大了,把亭子缩小了,太湖石放到了一个可以说无限的,但是有边的状态,从此感觉没有天、没有地、只有太湖石。所以他的《狮子林》,既是来自现实的,也是来自于想象的,来源于他童年生活中的底色。
叁
“象大于形”市场不懂?
吴冠中的抽象难理解吗?如何从吴冠中不同时期作品的演变过程,来理解吴冠中的点线面与抽象?是否大家难懂的抽象吴冠中,市场表现会不如容易看懂的传统国画?《狮子林》的新纪录,是否代表市场已经开始接受抽象的吴冠中?我们请来著名文艺批评家与艺术市场资深人士分析。
贾方舟:《狮子林》吴冠中前后画了两张,1983年和1988年都画过,但我认为1988年那张还没有1983年的好。他画的狮子林其实就是一种抽象结构,但是他又是现实的,所以说它不是纯抽象的,因为他画的是一个现实,就是苏州的园林。
从1988年到了90年代,我觉得特别是1992年以后,吴先生在艺术上有个非常大的变化,就是他开始画抽象的作品,像《年轮》、《流逝》等画了一大批,包括1996年的《野藤明珠》,形成一个阶段。
因为1992年他老伴生病差点去世,他情感上比较低落,那段时间我觉得他作品中那种深沉的对人生体验的东西更多,就不纯粹是像白墙黑瓦的轻快的风景画,他其实转向了一种更深的对人生的思考。
你可以由此看到他的艺术的发展脉络。他必然是从生活中来,从现实的形式结构来发展,最后到原来的原型也没有了,纯粹是一些点线面的结构。这种点线面结构看不到原型的时候,他就抽象了。就像《野藤明珠》,是比较典型的,它就是从原型向抽象过渡,接近到纯抽象状态的一个代表。
这件作品创作于1996年,是他从具象走向抽象的一个重要时期。你看他整个画面的处理,线的使用,互相穿插;点用了纯粹的水墨,以往他一般都会用一些色点。
林松:谈到市场,我觉得可以做个对比。张大千、齐白石,是中国市场里标志性的大家,创造了很多纪录。其实张大千早期的作品容易看懂,而晚年的泼彩,其实一直被市场所忽略,其实恰恰随着人们对艺术的理解、认识的提升,才会明白,张大千的泼彩的艺术贡献是超越他传统的人物、山水画的,因为有自己的面貌和风格。
我觉得在吴冠中身上,也恰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他早期的江南水乡,以前的写生作品,不论油画还是水墨画,都挺贵的,市场很接受。恰恰他晚年的一些抽象类的作品,大多卖得不贵。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市场大众对抽象的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
实际上在我们来看,恰恰是他比较抽象的作品,特别是晚年的水墨画,它的艺术高度是更高的,但还没有被市场所充分了解,包括美术史上研究,也是不够的。所以我个人认为,经过对他的研究了解和梳理,他晚年的一些集大成的抽象类的作品,市场价格今后会更好。
像我们今年都在说,《狮子林》已经值1.43亿元了!那是因为买家能看懂,好理解。但是到吴冠中晚年的一些更加符合他艺术理念的呈现,可能是很单纯的水墨,可能是很抽象的绘画,不是特别容易看懂,但恰恰是他更高的水准的代表。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