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湿地成为首个“上云”国家湿地公园
2020-01-10 20:46 羊城派 原创
用智慧手段开展生态保护建设

文/图 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海珠湿地“上云”啦!1月10日,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在广州市海珠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智慧湿地”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内容覆盖整个海珠湿地1100公顷,涉及智能导赏、智能安防、科研监测、生态修复、文旅文创、科普宣教等各个方面,将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智慧化、特色化和国际化的国家湿地公园。该项目计划于明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一级巡视员程良,广东省林业局局长陈俊光,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陈迅,海珠区人民政府区长李海洲、副区长陈建彬,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主任李东强、副主任蔡莹,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文旅副总裁曾佳欣,腾讯集团公共事务高级总监唐列出席签约仪式。

智慧湿地涵盖各个方面
助力生态资源转化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中轴线南段,是全国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面积最大的城央湿地。面对如此大体量的湿地公园,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既做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又做好大众科普宣教工作,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一直在谋划。

在智慧湿地建成前,湿地管理有何难度呢?海珠湿地科研监测人员林志斌介绍,以监测绿心湖为例,需要6-7人用1天的时间监测,分别取水样、观察鱼类、观察浮游生物等,效率不高,此外海珠湿地前身是万亩果园,某些区域到目前为止科研团队难以进入,因此科研监测的数据还不够精细。“打造智慧湿地,能够全面对湿地公园水文、气象、空气质量、动植物变化等进行跟踪监测,通过长期监测为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便于精准开展后续的生态修复工作。”林志斌说。

科研监测只是智慧湿地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在智能安防方面,未来管理人员可通过影像和数据监控,观察现场环境实况,如有非法闯入、侵占和破坏湿地资源等情况,工作人员能及时进行管理,而不需要大量安防人员巡逻查看;在智能导赏方面,市民游客通过一部手机便可获得购票、游园、科普等一系列服务,比如智能识别湿地动植物、观看鸟类破壳等。

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梁锋表示,打造智慧湿地,一方面提升湿地公园数字化管理水平,为生态科研数据打造全面互通的数据化平台,为海珠湿地生态文旅发展提供资源、人才支撑,助力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另一方面让市民来到湿地后,还能通过高科技手段,体会到大自然带来的乐趣,从而让更多的市民爱护、保护自然。

智慧湿地预计明年亮相
经验或将推广至全国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湿地项目其实是海珠湿地自去年开展的品质提升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板块:

第一阶段“两线三门六景”(主游线道路两侧时花带、水上游船两侧时花带两线;海珠湖大门、湿地北门、湿地南门三门;四季花门、清水花溪、大地花毯、百鸟园、生态田园、共同缔造区六景)品质提升已于2019年9月30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包括“智慧湿地”建设;继续深化“三门两线六景”提升改造,改善软件设施;全面完成“三园一基地一中心”(百花园、百果园、百鸟园、国家湿地自然教育中心、农耕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连通园路,提升湿地综合展示功能,探索湿地产品市场化运作机制等,计划于2021年6月30日前完成。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文旅副总裁曾佳欣表示,海珠湿地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突出,与其进行合作,是希望打造出标杆性样本,从而复制经验,推广到全国,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