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好!全民礼赞、大咖点赞!万首新词献礼2020
2019-12-31 11:35 羊城派 原创
全民礼赞一座城市的诗词创作,在广州乃至全国都属首次!

文/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李焕坤
图、视频/羊城派记者 陈秋明

这一段诗词与城市的特殊情缘,须从1959年说起。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广州市市长朱光赋词《望江南·广州好》五十阕,刊载于《羊城晚报》,满城传诵,至今脍炙人口。

2019年10月14日,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联合发起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邀请广大市民、文学爱好者,沿用《望江南·广州好》体例,续前贤雅怀,咏羊城新姿。

经过两个月发动、共六期征集,如今,终于迎来收成时节。近日,经评委会讨论,从上万首《望江南·广州好》新词中评选出50首优秀作品,作为献给2020年广州的新年礼物(查看详情>>>50首《广州好》新词放榜!请为“最广州”投票!)。

羊城晚报2019年12月31日《广州好》跨版报道

50首新词,是新时代羊城赞歌,与60年前朱光老市长50首《望江南·广州好》遥相唱和、弦歌相续!50首新词,也展现了广州万千气象,以最传统最优美的语言述说城市惊世之变!

这些优秀作品,涵盖45首成人组作品及5首中小学生组作品。咏叹对象既有珠水云山、四时风物、湾区潮涌,也有粤腔曲艺、粤地乡情、科技创新等等,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感情深挚。从这50首新词中,评委会继而再评选出六首佳作,推为三甲之作(查看详情>>>万元大奖!万里挑一!《广州好》新词决出三甲)。

这次大型群众诗词征集活动参与范围之广、参与人数之多,及所征集到的作品水准之高,让评委会评委们不禁感叹:以礼赞一座城市为目标,引导全民进行诗词创作,这在广州乃至全国都属首次!

评委阵容

从左到右:陈桥生、罗韬、黄天骥、刘斯奋、张海鸥、刘静峰

黄天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馆诗词研究院顾问

刘斯奋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原广东省文联主席

蒋述卓 广东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张海鸥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华诗教学会会长

罗   韬 羊城晚报社编委

陈桥生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羊城晚报社编委

刘静锋 广州乐学品读行教学总监 

评委解读

黄天骥:再赋新词活动接续家国情怀

黄天骥:羊城晚报组织这一活动,让社会各界续写“广州好”,是发扬朱光老市长热爱广州的家国情怀;同时以词的表达形式,又能提高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在我的记忆中,城中诗词比赛不少。这几年,中大、暨大都组织过学生参赛。但都不像这次,是属于全民性的。我估计很多参与者未必对古体诗词很熟悉,但他们都很热心地参加创作,作品再由评委切磋、研究与调整,整体效果非常好。如今已从上万首作品中评选出50首优秀作品,又从50首中选出了一二三等奖,这些作品我都很满意,基本上都根据时代特点去创作。对比朱光老市长所写的,有继承也有创新。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广州确实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朱光老市长未写到的,或者写到但未有发展的,现在人们又通过诗词将整个格局与境界深化、扩张。比如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写“小蛮腰”,技巧纯熟、气象壮阔,得到评委会一致认可,殊为难得。

我也很欣赏中小学生的诗词创作,参与者众,且有几篇入围最终50首优秀作品,这不简单!古诗词等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刘斯奋:写出新事物新景观及新民情

刘斯奋:过往人们小范围的诗词创作,题材多是宴饮、游山、玩水。如今通过再赋《广州好》活动,引导全民关注社会的进步、城市面貌的更新,以及广州人的生活,我认为这对于古诗词创作者来说是一个新启发,让他们在创作时更紧密地与时代结合,写出更有价值更高水平的作品。羊城晚报此次诗词征集,在我的印象中,不仅是广州首次,广东乃至全国都没有这样做过,也体现了“敢为人先、饮头啖汤”。

六十年前,朱光老市长亲自动笔,以《望江南》词牌写了一批“广州好”。记得当时这些词陆续发表时,在群众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如今羊城晚报重新拾起这个由头,发起《广州好》群众性诗词征集活动,投稿者踊跃,恰好印证此举深得人心。

广州作为2000年商都,走过漫长的道路,固然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随着时代进步,也涌现出很多新事物、新景观、新民情,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新老广州人留下深刻感受,值得书写。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其中一个就是“文化自信”,新时代要用新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统诗词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光辉灿烂、博大精深,佳作无数,值得继承。

对比60年前朱光老市长写词的情状,首先参与度大大拓宽了,这次是群众性的,涵盖社会各界;其次在内容上,凸显了广州几十年的巨变;再者风格与表现手法也是多样的。

这几十年,广州从200万人口发展到2000万人口,广州人参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后,融入其中,有了切身的感受,于是通过作品争说广州好。其中的真情实感令人动容。

广州好,自己人说好,固然是好;外地人都说好,那才算真的好!作品中有不少客居广州者说广州好,很难得。

蒋述卓:这是讲好广州故事又一范本

蒋述卓:像再赋新词《广州好》这样的诗词征集活动,为什么会出现在广州?首先是广州有这个基础,朱光老市长曾写50首《广州好》,当时引起全城称赞。羊城晚报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是借朱光老市长的题目,发动大家用诗词的方式书写广州,这在全国我是没有看到的。

这种方式对于广州的形象塑造很有帮助。羊城晚报以前举办过类似“羊城新八景”的评选活动,当时同样有很多人参与,这对于宣传广州、讲好广州故事是有推进的。

本次活动是宣传广州形象的又一个载体,是用新的方式讲好广州故事、塑造广州新形象的传播范本。从传播学角度看,本次活动通过平面媒体和网络传播结合,体现了媒体融合,使得参与人数众多,让《广州好》评选活动更加深入人心,让大众更加了解广州。

与朱光老市长的作品相比,再赋《广州好》所征集的作品也让人眼前一亮。征集的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广州的新气象、新精神,这是朱光老市长词作所没有的。

作品中有描写广州塔、珠江夜色、湿地、荔枝湾涌、市民精神等,从各个层面展示广州的新变化;同时又有四季花开、南海神庙、赛龙舟这些传统内容,新旧汇集在一起,就能形成整体,尽可能完整地表达出“广州”。我很欣喜能看到征集的作品从如此多的层面展示广州,而且语言精炼、比喻形象,把握了文字审美特点。

张海鸥:一首小词妥帖表达城市诗意

张海鸥:这次征集活动确实营造了“诗意羊城”的氛围,所征集到的作品,有好几首我很喜欢。其中一首是老华侨黄友佳所作,他生长在越南,没有在广州生活过,但祖辈曾向他说起自己的家在广州。 

“广州好,牵梦我曾游。长记先人为粤籍,历经兵燹远方留,乡井屡回眸。”短短一首小词,既有百年的历史气势,又有千万里之外游子思乡的情怀,很感人,艺术水平也相当不错。

投稿者刘欣儒是一个从外地来广州读书的学生,她写道:“广州好,九陌万花间。千树落红吹落雪,一樽新绿对新年。何必羡燕山。”既把花城的特色写出来,又把生命的岁月感写了出来,最后忽然落到“何必羡燕山”,原来她是大连人,广州这么好,都不用想家了。

这个活动真是好!一首小词把文学与城市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结合了起来,非常周到,风格有古朴的、世俗的,也有学院派的,说明这座城市的诗意也是很多元的。

刘静锋:学生通过赋词发现城市之美


刘静锋:在中小学校园里,同学们大多匆匆忙忙,有时候忘记了春天来了,有时候忘记了树上花开。这一次,每个参与《广州好》诗词创作的同学,都静下心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现广州比他们想象中更美、更有历史感。这一次诗词征集活动,是全民重新发现城市之美的好契机。能引起全民共鸣,因为写的素材就在大家身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评选花絮

评选现场

黄天骥与刘斯奋各抒己见,为作品评选“争”到面红耳赤

●刘斯奋改写学生新词

广州好,最好是清秋。澄江如练闲云远,花树红浮镇海楼。何日得重游?

在再赋新词《广州好》诗词征集活动终评委会上,天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贺雅南的这首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么小就写出这样的词作,难得。写诗最重要的是有形象、有意境、有情怀,这三点这首词都具备了。”刘斯奋说。不仅如此,这首词还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兴致勃勃地再创作起来——

广州好,最好是清秋。镇海楼前花不谢,大江如练月当头。何日得重游?

他认为小贺同学是个可造之才,希望她再接再厉,多读多看多写!

●湿地究竟有没有桑树桐树?

广州好,湿地着新装。桑茂桐荣林世界,鸥飞鹭舞鸟天堂。渔火迓朝阳。

广州好,湿地鸟为家。白鹭欲翔风起舞,野凫啸聚有平沙。倚岸醉丹霞。

终评委会上,两首同以“湿地”为题材的《广州好》又引来评委细细咂摸。

“‘桑茂桐荣’有待商榷,湿地有桑树和桐树吗?这个要核实。”张海鸥指出,其余几名评委表示赞同。

在旁的记者立刻联系海珠湿地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有桑树,还有桐花树、海桐树等,评委们这才放心地点头,继续推敲斟酌……

后续行动掀起一场“全民诗歌运动”

对于50首《望江南·广州好》新词,评委们不约而同寄语:期待这些作品变成“诗意羊城”的使者,借此掀起一场“全民诗歌运动”。

“诗词是一种小众的文学艺术形式,能让更多人喜欢,就相当不简单了!”张海鸥感叹,媒体在推动“全民参与”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

黄天骥也指出,推动广大市民参与传统诗体创作,既需面向世界,又要有浓重的家国情怀,更要符合新时代精神。“其中很重要的是媒体如何引导,一定要咬住新时代新特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如果做得好,对于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很有帮助。”

“好的作品应该谱成曲,编成舞蹈,用更生动的方式传播出去。”黄天骥说,这一次征集到的诗词,“很有真情实感,且不会过于文绉绉,既与现实结合又继承了传统。”

刘斯奋也表示,选出来的50首词还可以继续延伸,“例如组织一批画家,根据诗词描绘羊城新貌;然后再邀请一批书法家,用书法的形式表现,之后办成展览,让市民更具体地感受‘广州好’。”

蒋述卓甚至建议,可以通过诵读、竞赛、抖音微视频等载体扩大新词传播力度。(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数说“广州好”

从2019年10月14日启动至今,在两个月之间,再赋新词《广州好》征集活动是怎样走进千家万户,触发满城诗兴的?我们记录了一组数据——

征集时间:2个月

收集作品:过万首

总投票数:600多万人次

相关报道点击量:5000多万次

最小年纪投稿者:8岁

最大年纪投稿者:97岁

出品人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策划 | 孙璇 陈春凝 陈晓璇
总统筹 | 纪映云 甘韵仪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