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谭铮
图/羊城派记者 宋金峪
视频/陶奕燃 潘亮 郑紫薇
“祝澳门特别行政区20岁生日快乐!”
12月20日下午,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里,“微观澳门”微信公众号联合羊城晚报、澳门大学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生日会:三名出生于1999年12月20日的“回归宝宝”戴上生日帽、吹蜡烛、许愿、切蛋糕,与澳门特区一同庆生。
这三位“回归宝宝”分别是:
出生在新疆、目前在杭州在读的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学生王梦凝;
出生在广东中山、幼时已移居到澳门的欧阳洁榕;
出生在天津、目前在澳门读大学的杨子怡。
其中,王梦凝还是专程从杭州飞到澳门,与另外两位女生和澳门特区一起度过20岁的生日。
在生日会上,欧阳洁榕和杨子怡将澳门地标——大三巴模型送给远道而来的王梦凝,而王梦凝则将自己制作的团扇作为回礼。她说:“团扇象征着团圆,绿色的流苏扇坠是澳门区旗的颜色,我们一起祝福澳门特区20岁生日快乐!”
“我出生于1999年12月20日,因为我出生那天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所以我的小名就叫Macau。”
从小到大,每一次自我介绍,王梦凝都会说这样一段话。她说:“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的生命可能有了一点不一样。”
虽然家在几千公里外的新疆,但王梦凝很小就知道,她与一个叫澳门的城市有缘。小时候,奶奶在澳门旅游带回的有“Macau”字样的手表、妈妈给的一块澳门硬币,都被她当作宝贝。
她记得,每年过生日,当家人为她唱响生日歌时,电视里也会播出纪念澳门回归的新闻。无数次,她在梦里去澳门。澳门这个遥远的城市,已经成了她最向往的地方。
她有一个小心愿——在澳门度过自己的20岁生日。今年,在“微观澳门”、羊城晚报、澳门大学的帮助下,她真的来了,还和其他“回归宝宝”一起过了生日。
“梦想成真的感觉,特别开心。”她笑道。
第一次来到澳门,王梦凝对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城市充满好奇。
“澳门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城市,我们走过居民楼,门口的小食店、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摩托车,充满了市井气息。澳门人都很友善、很包容,很多人主动跟我们打招呼,笑容很亲切。”
她也为澳门准备了“生日礼物”。在东望洋塔,她用画笔记录下这座城市的轮廓。在澳门大学,她把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团扇国画作品赠送给在这里读书的同龄人。
“我还有一个心愿,希望100岁时也能来澳门过生日。”她笑道。
欧阳洁榕:
每一个十年,我都与澳门同在
10年前的2009年12月20日,刚好10岁的欧阳洁榕,作为“回归宝宝”代表,与十几个同龄人一起,演唱《七子之歌》。
欧阳洁榕说:“因为在1999年12月20日出生的关系,每个回归纪念日,对于我来说,都不再是普通的公众假期,而有了特殊的意义。”
出生在广东中山的欧阳洁榕,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和爸爸妈妈移居到了澳门。
她笑着说:“小时候没有人叫我‘回归宝宝’的,直到2009年,我作为‘回归宝宝’代表,被选中与其他孩子一起表演《七子之歌》。身边的同学才发现我的生日很‘特殊’,开始叫我‘回归宝宝’。”
让欧阳洁榕没有想到的是,在20岁生日的这一天,她可以和两外两位“回归宝宝”一起,共同庆祝生日。
对于澳门学生来说,与内地青年交流并不陌生。欧阳洁榕表示,“我刚去武汉大学与内地的同学交流回来。”
“虽然双方一开始接触的时候,会感受到明显的文化差异。但慢慢的,我们发现,大家虽然成长环境不同,但因为大家都是中国人,又都是年轻人,所以很快就能打成一片。”
对于未来,正在学金融的欧阳洁榕说:“有机会,我想到北上广等一线大城市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作,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杨子怡:
从内地来澳门读书,是缘分
刚从天津老家回到澳门的杨子怡,依然在努力适应着澳门的生活。她说:“大一上学期我都在调整状态,适应全英文授课。现在上课已经没有问题了,但这里的粤语和气候,还需要我继续适应。”
1999年12月20日,杨子怡出生在天津。小的时候,她隐隐约约知道自己出生那天是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但并没有太在意。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澳门”两个字,成为了杨子怡历史课本里的存在。直到2018年的高考,她同时申请了香港和澳门的高校,也填报了内地高校的志愿。最后,她选择到澳门大学就读工商管理专业。
“我妈妈当时说,大概这就是你和澳门之间奇妙的缘分吧。”杨子怡说。
此次一起度过20岁的生日,杨子怡也感到缘分很奇妙。“我没有想到自己能和澳门、新疆出生的回归宝宝一起过生日,这对我来说,也是很新鲜的体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