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传奇!《羊城晚报》澳门回归20周年特刊今日一纸风行
2019-12-20 16:21 羊城晚报 原创
濠江之畔,潮起潮落;望洋山下,同心前行。

↓↓文末点击各特刊小标题

可逐一浏览

《羊城晚报》澳门回归20周年特刊全辑↓↓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丹 吴国颂

20年意气风发,时间撰写了一个日新月异的濠江传奇。

这几天,蜂拥到澳门的各地记者都想找一个答案:澳门这2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实,只要看看澳门新马路、凼仔的人头攒动,看看世界遗产“澳门历史城区”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看看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品牌酒店……澳门的巨变清晰可感。

回归前,澳门连续4年经济负增长,失业率达6.4%。到了201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已从1999年的519亿澳门元增加至4447亿澳门元,人均GDP位居世界第二。

1999年,由珠海往来澳门的旅客约3000万人次,去年这个数字达1.52亿——澳门的繁荣令珠海拱北口岸超过深圳罗湖,成为中国第一大陆路口岸。

“1993年,我从里斯本留学回澳门,在一个商会当助理,月薪5500元葡币。现在同样的岗位,收入涨了四五倍。”澳门三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乐田说。特区政府主导建成5.1万套公共房屋,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14岁以下、65岁以上居民免费医疗,每年年底每人10000元的“大红包”……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少者有其学。数字是抽象的,澳门人的获得感却是具体的,20年的变化让人们真真切切受惠。

有底气说:珠西科技引擎

有些变化是一般人看不到或没有直接感受的,但这些变化却是更加深刻的,或许会深刻影响澳门的未来。   

澳门回归之后才创办的澳门科技大学,20年间既将自己“两制”下的灵活身段发挥得淋漓尽致,又以中国内地的科研、教育为后盾,通过“外引内联”,迅速壮大了自己的科研、教育实力。澳科大建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级实验室等重要平台,例如中药质量研究和月球与行星科学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此外,澳门大学也已建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部级研究中心及实验室。

依托这些实验室等平台,澳门不断融入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大湾区珠江西岸科创走廊建设的重要一极。澳科大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合作互相弥补了短板;澳门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的机器人以澳门为基础研究中心、以深圳为研发基地、中山为生产基地……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跨境流动、沟通。

经常往来粤港澳三地的澳门科技大学博士生韩子天对此深有体会。他说,这20年,在细雨无声的滋润下,澳门高校基础科研能力成长起来,打造出珠江西岸科创能力最强的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也成了澳门成果转化的腹地,促进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澳门高等教育和科研实力的跃升可能并没有被更多的人注意到,但它比年底的“大红包”更重要,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城市或地区的产业结构,成为澳门适度多元化发展的骨骼。

有勇气闯:特色金融中心

几天前,珠海华发集团在澳门发行两亿美元莲花债,所筹资金用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据悉,发行当日,在20多家境内外投资机构的热捧下,发行人获得3.65倍的超额认购。这是首单非澳门注册企业在中华(澳门)金融资产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登记发行、托管清算、上市交易的境外公司债券。这是粤澳联合开展金融创新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之前的7月,中国银行澳门分行(以下简称“澳中银”)第一次以主承销商资格,协助财政部在澳门首次发行了20亿元人民币国债,其中17亿元面向投资机构发行,3亿元面向澳门居民。这是更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澳中银副行长叶兆佳说,这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流入、沉淀在澳门。而资金的托管、定期派息、债券的交易转让等业务将使澳门金融派生出更多的业务、机构和高素质的岗位,衍生出更多金融产品。

10年前,澳门金融还只囿于传统本地商业银行的存取汇兑业务。2009年澳门成为离岸人民币的清算中心。今年3月,澳门通过了融资租赁的相关立法,将于近期批出第一个融资租赁公司。近年来,澳门积极发展国际特色金融服务,不断完善金融业态,努力形成产品丰富的金融市场。一位业内人士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发展特色金融是澳门最好的选择,不需要土地,不需要太多人力,却可以吸引高端人才,丰富澳门经济适度多元的道路。

10月,有关人士透露,澳门人民币证券交易所的方案业已上报。澳门坊间多认为,这是发展澳门金融的一大利好。“改革开放40年,前30年,澳门金融只是量的变化,而这10年及未来是质的变化。”叶兆佳说,金融这条血脉畅通会令澳门这个自由港面对更广阔的市场。

情深不改:爱国爱澳

澳门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但这里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情和舒适安逸的生活步调从未改变过。哪吒庙与大三巴比邻、妈祖庙与娱乐场共存,传统与现代、热闹与宁静,凝望这座小城,人们对它的热爱始终如一。

“爱国爱澳没变!”澳门立法会议员郑安庭说,“我不是随便说的,回归前澳门是什么样的环境大家都很清楚,所以非常珍惜现在获得的东西。我们是真心推动‘一国两制’在澳门落实”。

澳门江门同乡会理事长刘家裕讲述自己的故事时说,当年她去美国读书时,同学们都不知道澳门是个什么地方。而当她毕业时,澳门已是令大家羡慕的明星城市。“我回到澳门,发现澳门的幸福指数很高,既享受着澳门的自由和高福利,又享受着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会。年轻人现在纷纷到内地上大学,因为大家没有心理上的障碍。大部分澳门人从小意识里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20年前如此,现在也一样。”她说了一个数字让记者很吃惊:澳门人口总量不到70万,就有1万个社团。这些社团的主要工作是宣传基本法,组织澳门人深入内地,了解内地。

这几天,澳门人兴奋地谈论着回归20周年。三友公司董事会主席张乐田说,1987年他上大学时第一次听到“一国两制”概念,“我们觉得很好啊,你不放弃旧的东西,怎么知道新的东西其实更好呢。”据拱北海关统计,1999年,澳门进出珠海的车辆是103.4万辆次,2018年420多万辆次。澳中银副行长叶兆佳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他说:“‘两制’的差异并不是要我们渐行渐远,而是在‘一国’下逐渐融合。”

濠江之畔,潮起潮落;望洋山下,同心前行。如今,迎来“弱冠”的澳门风华正茂、脚踏实地,在“一国两制”的成功道路上,一步接着一步走下去。

T1:澳门的变与不变

T2:澳门奇迹

T3:家国篇

T4:繁荣篇

T5:和谐篇

T6-7:影像篇

T8:青年篇

T9:融合篇

T10:访谈篇

T11:未来篇

T12:横琴篇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蒋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