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选万众瞩目!这次选举将决定摆向哪个极端
2019-12-12 15:34 羊城晚报
BBC的一篇文章从深层次分析,认为选民们在这次选举中之所以面临很多困难选择,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政治生态的变化

文/羊城晚报国际评论员 钱克锦

12月12日举行的下议院选举,是英国四年来的第三次大选。英国有舆论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最重要的选举”,结果决定英国的未来。  

英国政治权力中心在国会下议院。下议院有650个议员,占多数议席党派的党首一般被推选为首相。议员任期为五年,大选基本上是五年一次。

新华社资料图

2015年5月选举中,保守党获胜,党首卡梅伦担任首相。在选举前,卡梅伦答应进行“脱欧”公投。2016年公投中多数人投票赞成“脱欧”,卡梅伦因此辞职,特雷莎·梅接任。为了显示自己有民意支持,以便在“脱欧”谈判中“名正言顺”、更有底气,特雷莎·梅决定在2017年6月提前选举,结果虽然保守党获得席位最多,但没有过半数,只得和其他党派联合执政。梅在接下来的两年受尽折磨,也没有完成“脱欧”任务,2019年7月辞去首相职务,鲍里斯·约翰逊接任。

身为“脱欧”派干将,约翰逊上任前放话说自己一定能够带领英国成功“脱欧”,哪怕是无协议“脱欧”也在所不惜。但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任务”。无奈之下,约翰逊宣布提前于12月12日选举。

从这个简单回顾中可见,之所以出现四年三次大选,是因为英国陷入“脱欧”泥潭。所以这次选举中,“脱欧”仍是最大的话题。

在“脱欧”问题上,约翰逊带领的保守党如果上台,就意味着有民意支持,就会在下个月完成“脱欧”;而科尔宾带领的工党,过去几年在“脱欧”问题上一直反对保守党的策略,认为如果工党执政,就会和欧盟重新谈判,在保证英国和欧盟紧密联系的基础上“脱欧”,甚至会举行二次公投,继续留在欧盟。  

两大党派在“脱欧”问题上立场比较鲜明,但有分析认为选民们依然有“选择困难”。  

首先,没有理想的首相人选。从实力看,下一任首相不是约翰逊就是科尔宾,英国广播公司(BBC)11日的一篇分析指出,这两人都不受欢迎。文章认为,无论是从个人历史还是近几个月的表现看,约翰逊都是一个“骗子”,爱说大话却无法兑现,和特朗普有些相似;科尔宾则因为支持扩大政府权力,支持高福利,主张对一些重要行业国有化,被一些选民看成是“威权主义者”,按英国标准,也不是好的首相人选。因此,很多选民对两人都不满意,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作出艰难选择。  

其次,两党的政策都具有“危险性”。英国《卫报》10日的报道称,如果保守党获胜约翰逊执政,英国固然可以“脱欧”,但会与欧洲“割裂”,大大削弱英国地位。BBC分析认为,约翰逊可能会与美国达成不公平协议;《卫报》和BBC都认为,如果工党获胜,科尔宾政府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自由派立场,如国有化、免除大学学费、扩大免费医疗,这些措施听起来不错,但却是脱离现实,反而会伤害英国经济。

此外,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一篇报道还认为,这次选举中有个令人不安的现象: 社交媒体时代,很多候选人为了胜选,炮制不实信息,在推特和脸书等媒体上传播,导致虚假新闻泛滥,影响选民判断。该文甚至认为,这是英国历史上“最肮脏的选举”。  

BBC的一篇文章还从深层次分析,认为选民们在这次选举中之所以面临很多困难选择,根本原因在于英国政治生态的变化。文章认为,和传统的保守党和工党相比,如今这两个政党都更加极端了。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民粹色彩更浓,排外色彩更浓,约翰逊更像一个“搅局者”;科尔宾领导的工党,也不是布莱尔时期的那个倾向于“中间道路”的工党,它的立场,和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桑德斯很相近(桑德斯由于立场激进,被美国共和党贴上“社会主义者”的标签)。

文章认为,由此可见,英国的政治也越来越极端化,而这次选举将决定朝哪个极端方向发展。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