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182名“桶哥桶姐”受表彰,他们中很多是热心群众
2019-12-10 22:35 羊城派 原创
关于未来,“桶哥桶姐”和居民们不约而同提出了智能分类的想法

文/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梁怿韬
图/视频 羊城派记者 梁喻 梁怿韬

自今年7月广州加大力度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广州不少社区出现一批垃圾分类守桶员。他们常以驻守或流动巡查的方式管理分类垃圾桶,监督并指导每一位投放者分类投放垃圾。这些守桶员并非完全出自环卫系统,有的甚至只是小区热心居民,他们的付出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12月10日,广州市海珠区举办了一场“最美垃圾分类守桶员表彰大会”。一批由基层推举的守桶员收获感谢和掌声。

垃圾桶旁, “桶哥桶姐”为街坊服务

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要求各街道和社区配备生活垃圾分类专职督导员和专管员。广州市海珠区响应市职能部门安排,率先在全市公布居住小区“楼道撤桶”时间表,并制定回社区报到党员、社区分类督导员、城管执法员管理社区分类垃圾桶的“一桶三员”制度。自此,不少在海珠区居住的街坊发现,自家楼下的分类垃圾桶,在分类投放时段,常常站立着协助街坊分类投放垃圾的“桶哥桶姐”。

“桶哥桶姐”们如何为街坊服务?12月5日19时许,记者在海珠区江南中街道可逸家园垃圾分类定时投放点看到,居民提着垃圾袋来到垃圾分类桶前,熟练地将厨余垃圾倾倒进“厨余垃圾”桶中,然后把垃圾袋放入“其他垃圾”桶,最后到一旁的洗手池洗手,“桶哥桶姐”们则站在一旁,见到有居民分类不正确便连忙上前指导,甚至用夹子把错投的垃圾夹出,边讲解边扔进正确的垃圾桶。

47岁的申端军,既是可逸家园的物管保洁人员,也是一名“桶哥”,“楼道撤桶前,我凌晨3点多就要起来,7点前就要把每层楼的垃圾清走,现在是早上6点和晚上18点两个时间分别来这里守桶,工作时间往后延了,强度增加了。”

申端军告诉记者,可逸家园9月15日开始楼道撤桶,一开始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谩骂“桶哥桶姐”,“但这些都是少数,而且经过我们身体力行地分类垃圾和持续宣传,越来越多居民理解我们。”

“谢谢你们!辛苦你们了!”12月6日晚,记者在海珠区沙园街道广重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时,不时看到街坊对“桶哥桶姐”们感谢的场景。

“桶姐”张月菊告诉记者,虽然在垃圾桶旁连续站3小时很辛苦,但听到居民的“谢谢”就感到疲劳尽消。“我是志愿来守桶的,我在农村长大,从小就看惯山清水秀,但现在田里出现很多塑料袋,我希望通过我的力量,能让环境变得更好。”

另一名“桶姐”王成润是广重社区保洁人员,已经守桶两月有余,“以前工作时间是上午7:30-11:00,下午14:00-17:30,之后就可以休息了,现在18时要来站桶,工作时间有所延长,但看到居民垃圾分类越来越好,我觉得很开心。”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居民会在垃圾投放点前互相打招呼话家常,也会向“桶哥桶姐”道一声感谢。

住在可逸家园23楼的王阿姨说:“‘桶哥桶姐’人很好,我自己分类不够细,难免有错,他们会耐心地教我怎么分类。虽然一开始不习惯下楼扔垃圾,但现在习惯了,觉得挺好的,楼道没有垃圾桶也更干净了。”

广重社区的关阿姨说:“我们社区楼道一直没有垃圾桶的,垃圾桶是分布在小区各个角落,一开始要做定点投放时我是担心的,因为投放点就在我住的楼宇下面,我担心这么多垃圾会很脏、很臭,结果并没有。这些‘桶哥桶姐’很认真,不但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垃圾分类,还会不停地打扫投放点。”

街坊掌声中,“桶哥桶姐”们接受表彰慰问

广州市每年均会在环卫工人节,慰问100名由基层推举的优秀环卫工人,并对他们授予“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桶哥桶姐”不是个个都是专职环卫工人,但热心为大家服务的举动已受社会关注。

12月10日,广州市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羊城晚报广东金羊发行公司、沙园街道办事处联合举办“最美垃圾分类守桶员表彰大会”。182名来自海珠各街道由基层推举的“桶哥桶姐”,在广重社区广场,接受社会各界的慰问。

“守桶员的付出,极大提升了各小区整体居住环境。”广州市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陈桂荣介绍,海珠区于今年7月率先推行“破袋定投”模式,并创建“一桶三员”制度,为全市分类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截至目前,全区1409个小区中有1403个小区完成撤桶,占比99.6%,近360个小区落实“破袋定投”模式,推动居民源头精准分类,落实“破袋定投”并有守桶员当值的小区,分类准确率超过90%,极大提升了小区整体居住环境。

“今天的表彰现场,既含着冬日暖阳,同时亦有垃圾分类的美丽。”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羊城晚报社社委胡泉介绍,就在广州市海珠区表彰守桶员的前一天,广东省召开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今天的活动既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推动垃圾分类做实做好做细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垃圾分类是长期系统工程,既要做好引导,上下齐力,又要做好协调,相互配合。

作为一名住在广州市海珠区的街坊,胡泉表示他感受到垃圾分类对日常生活和社区文明带来品质提升。羊城晚报作为媒体,愿意成为贴近民生、贴近一线地气的角色,在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发动等工作上,作出应有贡献。

在慰问期间,获表彰的“桶哥桶姐”们,获得广州市海珠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出的感谢函,热心企业赠送的大米和食用油,以及曾服务过的街坊们的热烈掌声。

“桶哥桶姐”们心声:希望智能手段提升垃圾分类

“希望市民在家将垃圾分好类,定时定点投放垃圾。”记者采访期间,几乎所有的“桶哥桶姐”,均希望市民能够配合并支持垃圾分类工作。

垃圾分类未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桶哥桶姐”和居民们不约而同提出了智能分类的想法。

“桶哥”雷超林表示,希望有智能投放设备,识别投放正确与否,并对投放错误的人进行记录和人脸识别,便于后期的教育。

“桶姐”张月菊表达了类似的想法,并希望可借鉴外国经验,每户家庭分配带有房号的垃圾袋,如果收运时发现垃圾分类出错,可以溯源。

广重社区居民颜伯表示,守桶员难免有松懈的时候,如果有智能投放设备,一方面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另一方面能保证垃圾分类精准度。

记者了解到,虽然海珠区乃至广州市目前垃圾分类监督工作基本还是由人力完成,但已逐步有智能科技渗透。以海珠区为例,近日该区“GSI城市驿站”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中国智慧环卫高峰论坛”上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评为2019年度中国智慧环卫典型案例,“GSI城市驿站体系”是由智能投放平台、GSI城市驿站及大数据管理平台构成,核心技术优势在于投放垃圾自动计量、累计积分、源头可溯。

据悉,该模式目前已在海珠区昌岗街海富花园、江海街坚真花园等12条街道的19个小区(社区)试点开展,覆盖居民31253户,参与率达70%,分类准确率90%以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30%—50%。(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胡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