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林海生 陈骁鹏 通讯员 王锭铨
沿着淡水河流向,从淡水街道河背街驱车通过淡水铁桥,穿过淡水城墙,便进入了惠阳老城区。映入你眼帘的是一条条弯窄的街巷、成排的老屋,老屋流溢着沧桑,墙体斑驳,布满苔藓,与淡水河另一边的新楼宇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就是淡水古城的所在,它曾是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贸集镇之一。历经千年时光,原先坚固的城墙如今只剩下一段残垣,原先风光的宅院也已墙体坍塌屋顶漏水……尽管如此,老街依旧人气十足,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2014年,作为惠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老街经过综合整治,正义街、大鱼街、米街、猪行街等10条老街巷完成了青石板铺装,原有的残旧电表和线路也陆续改造完毕,但其整体范围和区域基本没变,初步还原了传统风貌。
2018年,惠阳推出故里客韵乡村游精品线路,将淡水老街纳入其中。今年8月,该线路上榜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近日在惠州举行的2019广东旅游文化节上,惠阳作为分会场之一,正式向外界发布此线路。不少人迫不及待前往探访,一睹这条千年老街今日的容颜。
历史 >>>>>>
自古以来,依水而居是住宅选址的首选。淡水老街依淡水河而建,因淡水河而兴。千年以前,淡水因有便利的水路、温和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先民在淡水河边渔猎耕织,繁衍生息。
如今,从淡水铁桥过,绕过桥头市场,在“淡水老城”石牌后,可见“千年墟市—淡水老城”的模拟场景:男人袒胸露背,挽着裤脚,挑着一担盐走在前头,妇女挽着裤脚,提着水壶,背着斗笠紧跟其后,身后的小孩拿着球,逗着小狗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从中可以想象当年淡水老城因盐繁荣的盛景。
宋朝时,淡水老城被称为上圩,后改名锅笃塘。据史料记载,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淡水拥有“水口巷”和“下鱼街”两大盐仓,“贡盐”由淡水河运至京都,淡水形成以盐业、渔业为主导,农、商、手工业全面发展的局面,形成了乡村集市贸易的场所“圩”。
特色 >>>>>>
老街茶果,至今远近驰名
现在,淡水老街的盐业早已无迹可寻,但老街还保留着许多可以追寻的记忆,茶果就是其中之一。茶果是客家传统美食,因客家人喜欢串门喝茶话家常,配茶进食而得名。淡水茶果品种众多,有糍粑、印粄、萝卜粄、艾粄、油角等不下十种,至今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在淡水,有这么一个说法:清明时节吃的艾粄、端午节吃的粽子,“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吃的糍粑,冬至吃的萝卜粄,喜事必备的喜粄、过年吃的米澄……老街的茶果远近驰名,遍地皆是茶果店,多数在此经营了数十年。
羊城晚报记者来到淡水老街当天,正值淡水糍粑节前夕,街坊们都在忙着做糍粑。在老街经营20多年茶果生意的胡女士,一边熟练地包着糍粑,一边跟记者介绍:先将薯粉加适量水揉成面团,面团蒸熟之后切成小块,放在炒熟的面粉中,压成薄片,包上事先准备好的馅料,馅料由花生、黑芝麻跟少许糖混拌而成,包成团状之后,再裹上适量的熟面粉,当场即可食用。咬上一口,表皮软糯,馅料香脆,带有少许甜味,香甜搭配,最为适宜。
风俗 >>>>>>
腊月上街,“求”手写对联
10月的老街虽人头攒动,但在老街住了近70年的钟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待到腊月,淡水街坊需要置换家中的旧物,老街才迎来一年中的旺季,其中,杂货街尤为突出,多数是前来“求”对联的。
在杂货横街里边,藏着好几位手写对联的老师傅,今年80多岁的叶师傅就是其中之一,叶师傅是惠阳秋长周田村人,在老街已写了30多年对联。叶师傅介绍,惠阳民间传说“年”是一只凶猛的野兽,到了除夕夜就会出来伤人,但“年”惧怕红色,再加上中国人以红色为吉祥,有大红大吉之说,故惠阳街坊兴用红纸写春联,贴在家门口,寓意“平安吉祥”。“红色的春联纸上必须用黑色或金色的字书写,才显得大气,手写的春联透着墨香,洋溢着吉祥。”
叶师傅称:“惠阳人比较朴实,买对联的时候一般不用买,而用‘求’,以表示对祝福的渴求。”街坊们偏爱手写的春联,认为手写出来的对联每一张都有专属的“精”“气”“神”,拥有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
腊月二十四是客家话中的“入年驾”,在这之后,“求”对联的客户将进入一年中最旺的时期。街坊们认为这个时候写出来的春联才是“今年新鲜出炉的”,也是最能够符合他们“辞旧迎新”的观念。此时,叶师傅也会将打烊时间从下午6时延后至晚上9时。
守护 >>>>>>
结合旅游,焕发新生机
淡水老街历史资源丰富。据统计,淡水老城区有历史街道72条,历史建筑105栋,有历史感浓厚的淡水城墙遗址,解放前来往商客必住的邓平旅馆,门庭若市的百年老店珍合楼……自古以来,老城内人才辈出,旧时的淡水有铁湖书院、崇雅书院(崇雅中学前身),当时“铁笔御史”邓承修在此创立崇雅书院,书院培育了邓仲元、邓演达、叶挺等彪炳史册的英才……
走进老街,就可以看到淡水城墙遗址,据惠阳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遗产与旅游股股长杨欣介绍,原淡水城墙设东门、烧炮台门、猪行门、河坝下门、木莲桥门,全长3150米,但经过历史的冲刷、战争的摧残,现在只剩下饱受沧桑的几米残垣。
往里走,即为水巷街,水巷街的青石板流露着陈旧的历史感。钟先生说,老街未通自来水之前,青石板常常都是湿漉漉的,街坊们挑着水桶,来回家中与淡水河,见面都会亲切地打个招呼“挑水去啊”。
事实上,水巷街脚下的青石板是2014年惠阳区启动老街复原工作后重新铺上的。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老街的巷道路面大部分仍为青石板,但后来铺设了水泥,老街的青石板传统风貌也由此改变。复原工作启动后,惠阳将埋藏在地下的青石板、麻石板“挖出来”,特意从外地购买了大量同类型的石料进行修补铺装。沿街商铺的招牌也大多更换为了统一制式的木制招牌,各店铺门前的挡雨棚也统一了风格和款式。如今,沿街的商铺中,除了杂货街、大兴街、德胜街仍维持着先前的商业营业外,其余均已名存实亡了。
近年来,惠阳尤为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杨欣介绍,2016年,结合“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惠州市出台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淡水老街多数建筑被定为不可移动文物。根据规定,这些建筑必须“修旧如旧”。
2014年,作为惠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淡水老城获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惠阳加快整治和保护淡水老城区历史文化资源,让淡水老城进入数十年来的“剧变期”。
2018年,惠阳推出故里客韵乡村游精品线路:淡水老街→淡水祖庙→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旧居→叶挺将军纪念园→古树公园→碧滟楼→凤悦·秋长谷里。2019年8月,该线路上榜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文化沉淀之旅正式从“淡水老街”开始:
游客可以迎着温和的阳光,手拿2019年发行的猪行街、邓承修故居和邓仲元旧居邮票,踏上岁月沉淀厚重的青石板路,感觉一时间犹如时光倒流,车马喧嚣间,望见了千年古城昔日的繁华,口口相传的记忆中的场景浮现眼前……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