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蒋隽
只要文凭还是获取社会地位的“硬通货”,有负担的学习就会存在。
日前,有问“云上论坛”探讨教育“减负”,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王捷指出,教育政策就是要防止家长、学生过分看重短期利益,要保障孩子全面发展时间,“除了睡眠之外,其他的时间尽量要通过学校来保证,而不是把时间交给家长自行处理。”
中山大学特聘副研究员王捷的研究领域主要是教育政策,学术背景是社会学。他认为,学习压力、学习负担是一种社会建构。
首先要探究的是,学习为什么会有压力?会有负担?如果我们做一件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会成为压力,会成为负担吗?那么,为什么有人明明不喜欢学习,还会去学呢?
因为当代社会是一个文凭社会,不仅是中国,绝大多数国家都是。文凭是一种通货,我们用它来获得工作机会,获得社会地位,形成社会分层,三六九等。大多数人不是为了兴趣而学习,而是为了工作而学习。学到的东西,以后再工作中也不一定会用到,但没有文凭,就得不到这个工作,得不到附加在工作上的社会经济地位。
我国的文凭是通过考试取得的,相对于基于血统的继承制度等是比较公平的。考试成绩主要取决于智力水平、教和学的方法,当然还有学习时间。如果智力水平、教学方法相同,学习成绩取决于学习时间。我们讨论的所谓学业负担就主要就是学习时间的问题。
王捷指出,只要基于文凭社会的考试制度还存在,我们就很难苛责孩子、家长延长学习时间是不合理、不必要。因为,文凭的供给是有限的,需要筛选,需要竞争。这里的合理、必要是一种价值判断,同时也是一种理性选择。
当然,到社会经济发展更为充分,不平等较少到干任何工作都能有体面的生活,那么那种为了过上体面的生活,而逼孩子长时间地学不喜欢的知识,这样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
但是,作为政策制定者,需要对学习时间进行控制。因为这教育涉及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或者说做出真正理性选择是困难的。
过长的学习时间肯定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即使短期可以提高学习成绩,从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教育政策就是要防止家长包括学生过分看重短期利益。保证孩子的睡眠、体育锻炼和社交时间,保证孩子的全面发展时间。除了睡眠之外,其他时间尽量要通过学校来保证,而不是把时间交给家长自行处理。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解素蔚
图片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