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收藏,蔚为大观
2019-12-02 17:22 羊城晚报 原创
折扇收藏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文本整理/施沛霖

在现代人眼里,折扇的意义已不仅是以生风凉的工具,扇骨雕琢、扇面书画,已成为一种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身的艺术品。这一怀袖雅物,更是收藏家们的心头爱物。

近日的北京保利秋拍,便特别辟出“琳琅集——名家妙墨专场”,展出了清末至民国时期各位风流名士的“怀袖之物”,从京津画派中的“松风画会”、“中国画学研究会”、“湖社画会”、“白石专题”到海上画派的“任氏画风”,“海上四家”,“金石书画”、“西泠印社”、“蜜蜂画社”等,折扇轻摇,风流尽显。 

张大千、吴华源 通泉幽壑、竹石双清 图/北京保利拍卖

中国的扇子种类繁多,但传承至今的当属团扇与折扇,其中折扇更受人青睐。折扇又称“折叠扇”,也有称为“聚头扇”,因其收时可折叠,用时则撒开,又称之“撒扇”。

有史料记载,中国人使用折扇的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北宋熙宁七年,邓椿在一部关于中国画画史的著作中,曾说起当时中国北方出现一种用鸦青纸制作的高丽折扇,上绘莲花水禽、云气月色和仕女等图案。1978年,江苏武进南宋墓中曾出土的黑漆奁上,绘着一个手持折扇的仕女,扇面上有一幅花鸟画。

从元到明,再从明到清,至民国,折扇已成为才子佳人、文人雅士的身份象征和必备雅物。直至明清两代,随着制扇技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和新的品种不断涌现,除了扇风功能保持不变外,也逐渐与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民间习俗,以及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发生着日益密切的关系。

折扇因其收迭自如,携带方便,扇面书画、扇骨雕琢,集器用与审美于一体,迅速流行,出入怀袖之间,有“怀袖雅物”的别号。

折扇经过明清两代的发展,扇子本身制作愈发精良,名家辈出,已形成一门独特的工艺,又有了扇袋、扇坠和扇盒等附属的工艺品,更因扇面成为了特有的艺术介质,以至书画家无不在这方寸之间一逞毫墨。

一柄折扇融合了书法、绘画、装裱、雕刻、编结、镶嵌、髹漆等多种艺术。论材质,有纸、竹、木、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等。论扇面,可以容纳山水、花鸟、草虫、人物;论书法,可以涵盖草行隶篆各态书体;论扇骨的雕刻,则有阴刻、阳刻、留青、贴簧、镂空透雕诸般工艺。

折扇收藏有不少的讲究。如某折扇藏品标注介绍为“9.5寸18方排口2.0古方玉竹”,内里就有不少行话:

首先,9.5寸指的就是折扇中大骨的长度,一般也就是这把扇子的长度。18方则指的是折扇大骨加小骨的数量。所谓大骨,即是折扇最外侧的两根扇骨;小骨就是内侧插进扇面的细小扇骨。

再说“排口”,指的是大骨顶端最宽的地方。排口的用途是在制作扇面的时候,可以根据排口的大小来裁制。一般比较常见尺寸的排口都是有标准的,如9寸18方或是9.5寸18方的排口一般为2.0cm,10寸13方的折扇一般排口为3.3cm。

至于古方,指的是折扇的头型,也就是折扇底部的形状。一般比较常见的头型有挑灯方、古方头、马牙头、花瓶头、和尚头、燕尾头等等。一般折扇收藏的人几乎每种都会力求一把。

而玉竹,则指折扇的材质,也是折扇收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广受认可的材质有玉竹、棕竹、湘妃竹所制作的竹扇,湘妃竹更是文玩折扇收藏中的佼佼者,价格昂贵。

扇面上的书画,是折扇收藏的核心部分,也是它成为文人雅士爱物的原因。在扇面上写书作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通过在扇面上作画,使得一把扇子可以通古今、知荣辱。

从明代四家唐、沉、文、仇始为书画,到明末的董其昌,清初王时敏、王鉴,名家恽寿平,名臣刘墉,到清末吴昌硕、任薰、钱慧安等,各流派异彩纷呈,蔚然大观。收藏大家吴湖帆,就曾历时20多年之久,集藏了72位清代江南状元书写的扇面,成为折扇收藏名士圈中脍炙人口的故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