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个全国第一到全品类多面开花,广州民办教育一路领跑40年
2019-11-22 15:24 羊城晚报 原创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樊群指出,广州民办教育这四十年的发展,每一个时期都有精彩表现,每一个时期都有优秀的学校和机构涌现,“这代表着广州民办教育茁壮的生命力和勃勃发展的生机。”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风雨兼程,70年不懈奋斗,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从教育弱国到教育大国,中国正在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而在此期间,“敢为人先”的广州民办教育一路领跑40年。

40年筚路蓝缕,广州民办教育一路走来,挑战与艰辛相随,理想与实干相映。广州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陈峰表示,梳理广州民办教育近四十年发展历程,开创先河、种类齐全、数量繁多、质量强硬、持续创新,是广州民办教育的显著特点。

40年奋发有为,广州民办教育历经曲折、成绩昭然、贡献巨大、影响广泛,形成了全国民办教育潮流中的“广州民办教育现象”,成为广州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开创民办学校先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79年4月,广州市政协外语翻译小组成员廖奉灵、卢子芩、王以敦、徐舜英、陈子铭、谢哲邦、张瑞权7位老人,克服了一无资金、二无校舍的困难,抱着一颗为祖国、为教育奉献的心,创办了改革开放后广州市第一所民办学校——广州市政协业余外语学校(前身为培训学校)。“七老”群起办学,拉开了广州民办学校的序幕,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广州民办教育以星火燎原的态势,照亮了南粤大地教育的天空。

1980年,原广州市革委会批转市工农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对社会各类补习班(夜校)管理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对社会办学的审批程序、收费、教学管理作了具体规定,确定了广州市民办教育实行在广州市工农教育办公室的统一领导下分级分类管理备案制,将民办教育纳入政府管理。这一规定,对当时促进全市民办教育的恢复、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1983年1月8日,广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议》中就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办学”,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此决议,迅速批准成立了大批民办培训机构,积极推动广州民办教育的恢复。

随后,广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在民办学校的审批手续以及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办学方面开绿灯,使广州市社会办学很快形成了开放式的社会教育阵地,更好地为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1985年,党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的指导思想,并要求调整中等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已经初步恢复的广州民办教育,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面对民办教育这一发展形势,地方政府一方面依据国家教委颁发的《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对民办学校“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支持和鼓励民间办学;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勇敢创新,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为广州民办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有些做法还引起了全国各地的关注。

比如,1990年广州市成立了社会力量办学协会(2003年更名为“广州民办教育协会”),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校进行指导。这是全国首个民办教育非政府机构,使原本无序的民办教育机构、学校有了一个聚集地,加强各区民办学校之间的联系。

春天的故事,各类民办学校枝繁叶茂

  1994 年11 月4 日,广东省陶行知研讨会代表、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吴树琴女士(左一)一行来体育东路幼儿园参观     

1992年的春天,邓小平南方之行,全社会充满自由、创新的气象。广州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从中看到了发展的美好前景,思想获得了全面大解放,投入民办教育事业的决心更坚定,给广州民办教育大发展注入力量的源泉。这一年,原华南师范大学日语专家候德富先生首次提出在珠三角地区建立私立大学。这个极具开创性的想法得到时任广州市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华联实用外语科技职业学校”更名为“广州私立华联大学”,这标志着广州民办教育由此跃上了新台阶。

1993年,广州市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出台《广州市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条例》(下称《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可以自定收费标准,报审批部门备案。1993年,广州市财政局按学校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人数,每年分别给予民办成人中专和职业高中人均180元和150元的经费补贴。这些政策都在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993年,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下称《纲要》),这是一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广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群萌动了要给孩子选择优质教育和到寄宿学校就读的期盼。广州市民办中小学教育抓住了解放思想的机遇,把握住政策给予的支持,捕捉到家长择校的心理,其结果就是一夜之间“千树万树梨花开”。

1993年,广州英豪学校成立,是全国首创以收取“教育储备金”办学运作模式的全寄宿制民办学校。它吸收《纲要》提出的“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集资办学”、“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思想,创新出“家长存钱、企业运作、以商养校”的教育储备金模式,具有试验性质,带动了全国几千亿元资金的教育投入,扩建了学校,扩大了教育规模,改善了办学条件,后因利率下降导致模式陷入困局,成为中国民办教育史上的一个创新故事。

2012年,加拿大总理哈珀(左二)到访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同年,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广州市从化南洋中英文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设外语学校、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相继成立。至1996年,广州花都区光华学校、越秀区南方少儿艺术学校,天河区金钥匙学校、南方实验学校、华联英语实验学校、玛莎女子学校等13所高收费学校迅速崛起,这让广州民办中小学教育在起步之时,便呈现出“强势崛起”的特点。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此举影响了全国民办教育界,更为现代教育的融资探出一条新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来穗务工人员迅速增加,每年主城区的外来人员约120万人,加上番禺、花都、从化、增城等地,则超过600万。外来工子女的读书问题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也为民办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1996年,广州诞生了第一批来穗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天河区雄鹰学校,海珠区金雁小学等。巨大的市场需求促使来穗务工人员子弟学校连片成区兴起,比如现在已拥有63所学校的龙涛集团,就是在那一波大潮中诞生的。

1990年到1999年间,广州市的幼儿园快速发展,数量和规模均得到极大增长,公办园和民办园之间,民办园和民办园之间,竞争关系日益激烈。为了生存和发展,民办幼儿园在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探索出了自身的发展路径和策略:在运营模式上,既有高收费的幼儿园,也有低成本运作的招收来穗务工人员子女的私立园,还存在着定位于低收入阶层的集团化运作的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特色上,出现了蒙台梭利、双语、艺术、体育等特色教育模式,以课程内容整合作为市场推介的载体,以满足家长的新需求。

事实上,民办幼儿园的兴起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教育资源,也正是这样质量、目的的趋向性和办园特色的多样性的统一,才促成了广州民办幼儿园不一样的精彩,形成繁花绽放千树的大好局面。

广州市民办中职从1987年后就进入大发展阶段,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又陆续批准成立了一大批民办中职学校,在发展的高峰期,广州市民办中职学校的数量达上百所,就读学生有近10万人,形成了公办中职和民办中职共同发展的格局。在1985年以前,中职教育基本是由政府包办,民办中职寥寥无几。然而,到了1996年,在广州市全部中职学校中,民办中职的数量已经占比40%,接近半壁江山。

上世纪90年代的专修学院蓬勃的发展、白云学院的不断升级、培正商学院的创办、岭南学院、私立华联学院等一批高校的兴起,助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

全品类多面开花,品牌效应扩散

2003 年5 月霍英东先生(右二)在广州市英东学校建设工地视察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下称《促进法》)颁布;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下称《实施条例》)出台。其中《促进法》第二条: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办学。这意味着公办学校等非国家机构可以参与办学,“举办者”得到进一步拓宽,而《实施条例》的第六条则把公校参与办民校进一步具体化,只需要做到“四独立”均可参与办学。

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一些名牌公办学校开办的民办学校,又称“公校办民校”诞生了。广州番禺执信中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到2004年,广州市公办中小学参与办民校28所,省公办中学参与合办民校4所,广州公办学校参与办的民校迅速增加到32所。这些学校依托公办学校本身的实力和知名度,一诞生就备受广大家长的热捧,直接与“高收费民办学校”形成正面的良性竞争,共同提升民办中小学的品质。

而传统的民办学校也意识到品牌内涵发展的重要性,2001年,以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为试点,广州市启动了市一级民办学校的评估工作,对民办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估。2002年,广州华美英语实验学校成为全省第一所民办省一级学校。民办学校登记评估举措,直接促进了广州民办中小学教育的以规范为主线的第二轮发展。2003年,广州民办中小学教育完成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十年”。在经历了强势崛起、全面快速发展之后,从此开始步入规范——内涵发展阶段,而且,数量也蓬勃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职业教育、课外培训、学前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中,民办教育不仅缓解了公共教育财政的负担,而且增加了教育资源总量,发挥着不容小视的作用。以民办幼儿园为例,21世纪初,经过20年的积淀和成长,广州民办幼儿园开始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和家庭资源,特别是在“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普遍心态下,幼儿教育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从2002年到2008年,广州市民办幼儿园占比从38.92%上升到66.07%,无论是幼儿园的数量还是在园幼儿人数比重都显著增长。

2018年12月27日,卓越教育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内地培训教育第一股

2002年开始,也是广州社会培训机构蓬勃发展的开始,本土机构如卓越教育高速发展,2007年得到第一笔千万元投资,2009年得到红杉资本千万美金投资,2018年12月27日,卓越教育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港交所内地培训教育第一股。外来机构如新东方、英孚、学大教育、精锐教育、学而思等纷纷进入广州,培训市场百花齐放,也逐渐形成培训“旗舰”。

强 

民办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瑞兴幼教集团(广州普惠民办幼儿园)中的快乐儿童

新的历史阶段,广州民办教育全面贯彻党的领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五育并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责任,巩固学校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阵地,促进和保障本市民办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比如,荔湾区真光中英文小学在传承中追求卓越,在创新中树立品牌,学校打造“真光教育”,十多年来,得到了学生、家长、教育部门及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白云区集贤小学倡导儒家文化,推行“贤德文化”围绕“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追求“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的儒家文化的最高境界,结合学校文化资源,制订了适合学生成长的“集贤教育”,办学十几年来,师生出色的表现赢得社会的好评。

广州民办教育党建工作的优秀传统由来已久,早在1994年8月17日,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就印发《关于广州市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学院建立基层党支部的批复》,同意广州市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学院建立基层党支部,开创民办教育机构设立党组织的先河。1995年1月,广州民办教育建立了第一个民办教育机构基层党组织——中共白云培训学院党支部。2002年4月,中共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成立,这是广东民办高校首个党的基层委员会。黄冈中学广州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开始实行“党总支、董事会、校长室”三位一体的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突出党组织的决策核心作用,形成“党建引领学校发展”的决策监督机制,为贯彻党的办学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宗旨提供坚实保障。广州的民办学校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头等大事来实抓,这也是广州民办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星光闪耀的重要原因。

民办教育已成为广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涌现出一批办学规范、特色突出、声誉良好的民办学校,扩大了教育资源总量,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基本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民办教育体系,成为广州市公共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广州教育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世界前列、全国一流、广州特色、示范引领”的现代化教育发展目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引导、评选出5所广州市示范性高中,一批省一级中小学和幼儿园,一批省级中职学校,一批规范、优质培训机构。

樊群对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他指出,公办民办要并驾齐驱,健康发展,民办教育举办者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促使民办教育走稳、走强。“新时代,在规范发展、提升品牌的主线下,民办幼儿园存量发展、义务教育内涵发展、高中教育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合发展、培训行业创新发展、高等教育应用发展的民办教育新格局有望日趋成型。”

来源 | 羊城晚报教育发展研究院
图片 | 受访单位提供
责编 | 解素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