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创新经济,下一步是“金融+”
2019-11-19 20:10 羊城派 原创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梯度性非常强,“金融+”的形态也非常丰富。

文、图/羊城派记者 张璐瑶
通讯员 郑州 实习生 严家慧

11月16日,2019年中国金融论坛——第五届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做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历史与趋势》的演讲。他从金融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梳理,放到全球湾区发展背景下进行考量。

他分析了纽约、旧金山、东京湾区的产业结构和主导的经济形态发现,这些湾区的发展都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这四个阶段。现在,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就是怎么去培育新兴产业,即创新经济,这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金融业如何支持湾区发展?巴曙松认为,从产业形态上看,纽约、旧金山和东京湾区,都表现为不同形式的“金融+”,如纽约是典型的金融+高端服务业,旧金山湾区是典型的金融+科技创新,而东京湾区是典型的金融+高端制造业。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梯度性非常强,“金融+”的形态也非常丰富。比如港澳服务业占比高,可以发展“金融+高端服务业”;深圳创新活力强,可发展“金融+科技创新”;佛山有比较强大的加工制造业,可以尝试“金融+制造业”。

“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形态实际上逐步在走向服务升级、创新升级。金融的多元化发展,实体经济的演变升级,也催生了整个金融业的机制、结构和技术创新不断地变化。”巴曙松说。湾区的发展,需要通过金融的融合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梯度特征、差异化的特征非常地明显,特别是三个独立的关税区和三个独立的货币监管体系,形成了一个巨大创新空间。

他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处于由服务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湾区城市第三产业、研发支出占GDP比重都有同步提升。伴随着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金融业发展的质量和空间的分布都在逐渐地优化,在我们熟悉的银行、保险、证券之外,特色金融也在不断地发展,包括绿色金融、金融科技、融资租赁、不良资产交易等。

在他看来,下一步大湾区的金融发展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的需求,就是找到我们的新经济、制造业、服务业过程中的空白点,相应地创新金融制度。

“为大湾区的产业差异化的升级提供丰富多元的金融支持,特别是跨境金融支持,将是大湾区金融融合的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未来,广东的企业化融资可能坐动车一两个小时就到了,这个优势要施展出来。”他说,“实体转型升级的需求很大,金融服务业必须要作出自己的创新,提高金融配置资源效率。”(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