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 广东力量丨科技创新让广州“越活越年轻”
2019-11-18 22:15 羊城派 原创
因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广州的发展得以蹄疾步稳,广州的面貌得以“永葆青春”

文/羊城派记者 陈亮 李钢
图/羊城派记者 陈亮
实习生 张怡轩

广州是一座千年古城,却能“越活越年轻”,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跨越式发展,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充分赋能。因为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广州的发展得以蹄疾步稳,广州的面貌得以“永葆青春”。

特别是新型研发机构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孵化器带动科技企业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多项科技创新推动举措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成效显著,广州豪取“五连冠”

目前,广东省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有219家。其中,广州市有68家,总量自2015年起,已经连续5年位列全省第一。办公科研场地总面积超过 55万平方米,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3亿元,建有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超过200个。

广州的新型研发机构能充分运用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金、技术、人才要素的优势,在创新资源引进、人才集聚、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等方面成绩亮眼。清华珠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便是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背景下催生的、在广州具有代表性的新型研发机构。

研究院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充分发挥清华大学丰富的科技创新综合优势与广东良好的创新环境优势,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广州市、广东省地方经济发展。“学校的实验室主要做基础性研究,兼顾人才培养,而研究院的实验室则更‘接地气’。研究院的定位是将源头技术导入研究院平台后,集中精力进行产品开发,同时协助成立相关公司,将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德保介绍说。

王德保作介绍

创新成果的转化是长期的过程,王德保指出,研究院会从技术、产业链、投资等角度对团队和项目进行全方位分析判断,甄别出优质团队和项目后,平台会在其发展过程中全面匹配创业要素,在企业落地时提供研发、服务、创业投资人员等支持,协助企业设计公司结构、拟定发展路线、判断不同节点的融资方案等。

成果产业化的重要要素之一是有金融支持,目前社会融资的便利降低了获取资金支持的难度。研究院细化了自有资金的匹配和导入,以及通过优质平台吸纳社会资源,比如设立自己的基金并与外部基金“结盟”,同时还增强与银行业的互动,主动为项目对接银行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发展是未来的重要引擎。王德保告诉记者,接下来研究院的努力方向,一方面是扩大平台辐射和服务的范围,对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全方位覆盖;另一方面是集中资源进行高端团队的培养,吸引优质项目。“经过四年探索实践,一个结合广州实际、具有清华特色、协同高效的产学研资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基本建成,创新创业成果初步显现。”王德保说道。

科技企业孵化器提质增效,优质服务提升企业幸福感

中小企业在促进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孵化器的提质增效。截止到2019年6月底,广东省纳入国家火炬统计的众创空间86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989家,在孵企业超3.1万家。根据广东省科技厅近期公示的2018年度广东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运营评价情况,广州市32家孵化器和29家众创空间获得A类评级,数量都是全省最多的。

位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广州科学城内的华南新材料创新园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华新园”)就是一家优质孵化载体。华新园是新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金发科技与高金集团依托自身产业资源牵头打造的,广州市第一家龙头企业创办的专业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4年由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华新园打造了“链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孵化育成体系,以及“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在内的协同孵化服务链条。现入驻科技企业总数超过530家,入驻率达100%,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及节能环保四大产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群。园区已成为区域国家级孵化器运营标杆,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园区作为服务者,是创业者发展的背后推手,不同园区的比拼重点也在于服务。谈到园区的服务,华新园总经理刘崇孝表示:“我们提倡‘用创新的方法服务创新,用创业的心态服务创业’,注重梳理客户需求,为创业者开源节流,和园区企业‘打成一片’。”

刘崇孝作介绍

刘崇孝谈到,广州市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会实实在在“撒红包”,对此,园区培养专业的“抢红包”团队,做到“当天政策不过夜”,及时将可申报信息送达园区企业。除了给大家充实钱包,园区还送各种福利。例如征集大学生资源,使企业做到“就地招聘”;为企业间寻找接触点,以实现园区企业间每年3000万的业务往来;对接园区企业的高层、中层骨干、大学毕业生等,根据团队能力精准匹配,邀请名师开设大讲堂、小课堂,组织企业到国外龙头企业学习经验……

园区企业德麦森贝壳粉CEO杨丽认为,政府提供的资源、园区组织的活动提高了其项目的知名度。园区不仅竭力满足项目需求,还能创造需求、创造机会。此外,会进行政策解读,大力扶持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快速成长。

记者观察到,园区还有一个藏书丰富的阅读休憩区,午间有不少人在此读书看报。“我们还举办春晚、趣味运动会和各类比赛,还统一组织免费体检等项目,都是为了让园区充满活力,提升企业的幸福指数。”刘崇孝笑着说。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