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李朝 苏慧文
杨女士年近50岁,工作较忙,最近几个月来,经常出现心慌心跳,胸中沉闷感,有时自觉心脏突然不跳了。于是她都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专科看门诊,医生给她做了心电图检查,发现其有频发室性早搏,有时呈二联律,或者三联律。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专科主任医师王清海告诉杨女士有心律失常,中医称之为心悸,这是可以治疗的。但杨女士十分紧张,她身边有朋友曾经猝死,在网上也看到不少中年猝死的报道,杨女士担心自己也会发生猝死。(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常会心悸
王清海主任医师解释说,心悸是一个症状,也是一个中医的病名。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的一种病证,患者常因为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若伴有紧张、易惊恐不安者,称为惊悸。
一般来说,心悸或惊悸患者检查发现可能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功能不全等。还包括一部分神经官能症患者,表现为虽有心悸,但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只要有心慌临床表现的,我们都称之为心悸。
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心血不足型:表现为心悸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
(2)心气虚弱型:常感心悸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恍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3)阴虚火旺型:经常心悸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燥,或有盗汗,舌红少苔。
(4)痰火上扰型:常感心悸心慌,胸闷不安、烦燥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
(5)气滞血淤型:自觉心悸心痛、胸闷不舒、憋气隐痛如刺或胀、舌紫。
(6)心气虚弱,心阳不振型:常感觉心慌气短,乏力。动则加重。
(7)痰热上扰型:常见心烦、心跳,口干、口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专家需要根据患者发病的情况,结合舌像和脉像,进行辨证论治。王清海主任医师称,中医中药对心悸的治疗效果是很不错的。必要时配合应用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纠正心律失常,更加有效。
稳定情绪,不必过于担忧
心悸常常会因情志内伤,恐惧而诱发,所以心理调理很重要。王清海主任医师强调,如果有心悸发生,患者应经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乐观,情绪稳定,不必过于担心。尤其心虚胆怯、心火内动及痰火扰心等引起的心悸,应避免惊恐及忧思恼怒等不良刺激。
此外,还要做到饮食有节,平时饮食忌过饱、过饥,注意应该戒烟酒、浓茶,咖啡、可乐等容易引起兴奋的饮品,建议低脂低盐饮食。心气阳虚者忌过食生冷,心气阴虚者忌辛辣煎炸,痰浊、淤血者忌过食肥腻。
减压戒烟酒,避免猝死发生
至于会不会有猝死的生命危险,这要根据心脏原发疾病的综合情况来考虑和分析,王清海主任医师指出,通常猝死者90%以上伴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而且多是在高强度工作,长期连续疲劳、熬夜、大量喝酒抽烟、长期持续情绪紧张等生活方面的不注意而诱发。
因此,对于心悸疾病,要检查是否还伴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同时要积极治疗,特别是在生活上要十分注意,改掉那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多可以避免猝死的发生。(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