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丰西西 通讯员 粤杏林
【编者按】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10月26日,《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中国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让中华文化瑰宝“代代相传”。作为中医药强省的广东,近年来中医药事业不断发展,成效显著。乘着新时代的春风,广东中医药如何把握这“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
11月14日-16日,由梅州市政府、广东省中医药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东新南方中医研究院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梅州·留隍)峰会将举行。即日起,羊城晚报将推出系列报道《大医精诚 岭南中医——聚焦首届中医药传承创新(梅州·留隍)会议》,全面展现岭南中医药振兴发展成果,敬请垂注。
壹
古方启迪穿越千年 古老中药焕发新生
在广东,中医药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医药学家、道学家葛洪在罗浮山著书立说、悬壶济世,翻开了岭南中医新篇章。
他留下的著名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短短数语却启发了千年以后的科学家屠呦呦,她领悟到,“水煎”之法可能因为高温破坏青蒿中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提高,最终成功提取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成为了首位获得诺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如今,生长着3000多种植物及1200多种中草药的罗浮山,不仅是岭南地区天然中草药库,更是我国首批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2016年和2018年,中医药界的顶级学术会议——中医科学大会都在这里举行,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名中医”汇聚一堂,成为了向世人展示优秀中医药文化的一个窗口。
如今,广东的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已经多达11个,位居全国首位;为了更好地弘扬岭南中医药文化,发出广东中医药好声音,广东拍摄制作了纪录片《悬壶岭南》和《大医精诚》、《南粤大医》等中医药文化精品,全面反映广东中医药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
在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看来,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需要有优秀的中医药文化产品,把中医药文化理念、历史故事、养生保健方法活化成为能够被感知、有温度的人物、事迹和作品,让中医药文化通过现代传播方式来呈现,与时代接轨,直抵人心。
贰
广东的中医药文化 影响力全国列第一
在广东,中医药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中医药要发展,好的疗效是前提和基础。
2003年年初,“非典”袭击广东。我国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受命担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非典中医专家组组长,他主张中医药治疗早介入,临床效果突出,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2006年,广东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了“建设中医药强省”战略,至如今,广东依然在建设中医药强省的路上稳步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中医药事业迅速发展。2018年,全省约有中医医疗机构2.08万个,床位5.6万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32万人,总诊疗量高达1.94亿人次。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广东省中医院的年服务患者量已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服务患者最多的中医院。2017年9月10日,全国中医系统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广东省中医院获得成功,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发挥出了独特优势,成功帮助患者对并发症,使其顺利安全出院。
此外,广东中医药产业显著发展,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中药企业10家,超亿元的中药品种30个,中医药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叁
药膳凉茶随处可见 中医养生备受追捧
在广东,中医药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东人“信中医、爱中医”氛围浓郁。
三九贴灸、膏方进补、艾灸泡脚……这样的养生方式是不少广东人的常规动作。事实上,中医药理论中,也强调通过“辨证论治”,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的。
“中医认为,体质偏颇的人群更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体质偏颇的人群进行调理,可起到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林嬿钊说。
事实上,中医“治未病”,广东先行一步——是全国首个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省,2015年-2018年,全省财政投入1.5亿元发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如今,越来越多人认可运动、饮食调整、体质辨识、中医药调养在“治未病”中的重要性。目前,广东已有184个医疗机构建立治未病科,2018年全省治未病年服务总人次近1000万。
在广东不少城市的大街小巷,凉茶店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实,凉茶“既不凉,也非茶”,岭南气候炎热潮湿,人们为了除湿祛热,采集清热解毒、消暑祛湿的草药,结合中医药理论配伍,煮水而饮,便是凉茶。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曾说,凉茶是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东特有的药饮文化,也是广东中医学界的一大创造和发明。
如今,凉茶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广东的王老吉凉茶、邓老凉茶等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除了凉茶,药膳养生汤也是岭南一大特色,几乎每一户人家都有着各种“靓汤”秘诀。广东人爱喝汤,不只是为口感,更多是结合中医药理论养生。因为岭南炎热潮湿,广东人煲汤多为降火祛湿,也会配合着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加入不同药膳,以期达到不同功效。
肆
多位国医大师“加持”,中医人才队伍壮大
在广东,中医药发展有着强大的人才支撑。邓铁涛教授是广东第一位获评国医大师称号的著名中医,在海内外尤其是港澳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邓铁涛一生为我国中医学术事业奔走、奋斗,多次“上书”为中医药“疾呼”;他融古贯今,提出了“五脏相关”理论,开展了一系列对现代中医学发展有影响的研究;在中医传承面临青黄不接困境时,他号召全国名中医来广东带徒。至如今,各地名中医依然持续着来岭南带徒的传统。
如今,广东还有国医大师2人,分别是省中医院禤国维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岱翰教授;全国名中医4人,全省名中医316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主导的广东青蒿素抗疟研究团队,率先采用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清除传染源以快速清除疟疾的策略,开创了“复方青蒿素快速清除疟疾项目”的先河,让曾经疟疾肆虐的东非岛国科摩罗实现疟疾零死亡,疟疾发病率下降幅度达98%以上。
伍
把握住大湾区机遇 中医药发展有作为
在广东,中医药发展有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不断推进,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广东中医药发展将大有可为。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6年后再赴广东视察,首站就来到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习近平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这让所有广东“中医人”都倍感振奋,广东省中医院名誉院长吕玉波更是难掩激动。谈及中医药发展,数十年来致力于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吕玉波感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最好的时候!”他道出了所有“中医人”的共同心声。
总策划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统筹 | 孙爱群
执行统筹 | 林洁 丰西西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