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张华(除署名外)
每年的11月是“国际肺癌关注月”,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排在首位的肿瘤。在我国,每年肺癌的新发病病人超过80万,未来3-5年估计要超过100万。
为了更规范地培养临床胸外科医生,推动肺癌的综合治疗,全程管理,微创理念各方面的交流。近日,吴阶平医学基金会模拟医学部胸外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第九届广州国际肺癌论坛在广州召开。国内知名肺癌治疗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现肺部小结节,不同的情况处理方法不同,大家要给一点耐心来应对,既要反对治疗不足,又要反对过度治疗。
出现症状再求医,2/3已经是晚期
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首席专家龙浩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的肺癌病人有约80万,预计未来3-5年将超过100万。
肺癌早期发病隐匿,一旦确诊,多数已是晚期。“医院门诊接诊的肺癌病人中,很多都是因为有症状了才来看医生,比如咳嗽、咯血、胸痛等,结果2/3均是晚期,给治疗增加了相当难度,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的机会。“龙浩教授说,“目前肺癌整体的五年生存率还不超过15%。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
小于1厘米肺部小结节,耐心观察
正因为肺癌的发病率高,恶性度也高。因此目前不少人十分注重体检,在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的情况也变得十分普遍。
那么,这些肺部小结节到底是不是肺癌呢?龙浩教授说,“肺部小结节是炎症,还是癌症,还是其他的情况,需要鉴别。我们说的毛玻璃结节高度怀疑是肺癌,但这个结节也需要5-10年才发生癌变。而感冒、感染等均有可能引起肺部炎症而出现小结节。因此肺癌筛查的项目需要分阶段实施,目前正在单个区试点,今后有望推广至全市。“
因此,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龙浩教授认为,0.5厘米以下的肺部小结节需要继续观察;0.5-1厘米的结节,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沟通,并且针对结节的性状、密度,综合评价,最后以患者意愿为主,来处理这个小结节;如果病灶大小超过1厘米,出现密度增高或实性病变,需要尽快与医生讨论临床干预的时机与方法。
“既要反对治疗不足,即对高度风险的小结节不处理;也要反对治疗过度,即对所有的小结节都处理。”龙浩教授如此强调。
据了解,目前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小结节手术患者,超过80%病理证实都是肺癌。如此高的准确率在业界已经是相当高了。龙浩教授称,未来1-2年内,人工智能通过深度学习,在影像学上、病理上还将大大提高肺部小结节诊断的准确性。
切除肺小结节考验胸外科医生的能力
既然小结节有可能会发展为肺癌,不如早一点处理,早切早安心。龙浩教授曾经有一位患者,他是一名医生,体检查出肺部有一个0.5厘米的小结节,按照肺癌诊疗路径,医生建议其观察一段时间。但是这位医生吃不下睡不了,焦虑到无法工作了。针对他如此紧张的情绪,龙浩教授给其做了微创手术,切出来的小结节病理显示还真是肺癌。
虽然切出来组织确诊是肺癌,但是专家却不建议如此着急处理这个结节。虽然是微创手术,龙浩教授称,这个手术远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如果肺部小结节的位置在肺部边缘,那当然是很好切除的,但是位置如果在中间或这比较复杂的部位,手术并不容易,有时候切出来的组织未必能够摸得到结节,不得不做大量的病理切片来验证,所以做肺部小结节的微创手术,难度不小,对医生的手术技术也是很大的考验。
一名优秀的胸外科医生培养,需要大量的、反复的临床实际操来提高手术水准,但新手医生在病人身上实践的几率很低。近年来,借助于人工智能、VR/AR、3D打印等新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模拟医学的概念为外科医生的培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胸外科领域,比如术前模拟3D重建指导手术规划、AI识别影像学检查辅助诊断等已在国内一些中心采用。
Tips:对于有家族病史,或者工作、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经常接触油烟、有害化学气体粉尘的高危人群,建议从40岁就要做胸部低剂量螺旋CT,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视觉中国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