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号”船完成2019年深海大洋科考返穗,取得三大重要进展
2019-10-23 19:51 羊城派 原创
此次科考在科技创新驱动深海探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水下视频图像的分幅智能拼接

文/羊城派记者 赵燕华 通讯员 陈惠玲

历时122天,航程近35000千米,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深海地质第8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5航次科考任务,满载科考成果,10月23日返回广州。

“海洋六号”船自2019年5月30日从广州启航,在西太平洋与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实施了多波束地形测量、浅地层剖面测量、海洋重力测量、“海马”号ROV调查、深海浅钻取样、深海摄像、富钴结壳原位声学测厚、温盐深测量、地质拖网和重力活塞沉积物柱状取样等多种手段调查工作。

“海洋六号”船在西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55航次期间开展深海浅钻作业

深海地质第8航次和中国大洋第55航次科考分别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具体实施。航次联合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站、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等机构58名科考队员通力协作,克服恶劣海况、补给匮乏、设备故障等重重困难,取得了多项科考成果,圆满完成了科考任务。

深海探测取得三大重要进展

据介绍,此次获取丰富的深海地质样品及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在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勘探、深海地质调查、深海探测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三大重要进展。

一是实施了西北太平洋重点调查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实现了多波束水深地形全覆盖,获取了富稀土沉积物地球物理信息和地质样品,为深海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及新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二是继续开展我国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调查年度工作,履行中国大洋协会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调查结果为富钴结壳合同区资源评价及顺利完成合同约定的区域放弃任务提供支撑。

三是科技创新驱动深海探测取得重要进展。

首次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水下视频图像的分幅智能拼接,为富钴结壳小尺度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优化了富钴结壳原位声学测厚系统的探测性能,成功应用于ROV、移动钻机等多个运载平台,为富钴结壳精细探测提供了强有力的调查手段;提升了富钴结壳深海浅钻的稳定性和作业效率。

中密友谊的使者

此外,在9月9日靠泊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波纳佩港期间,配合我国驻密联邦大使馆在“海洋六号”船共同举办了纪念“中密建交30周年”招待会,邀请密联邦政要及相关中资机构代表参观“海洋六号”船,积极探索中密两国在海洋地学等领域的合作。

“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近年来我国新入列的多艘海洋科考调查船参考了“海洋六号”的基本设计。

“海洋六号”自2009年入列以来,连续10年赴南海、太平洋、南极海域开展了55个航次的深海地质、大洋与极地科学考察任务,累计出海时间达2137天,安全航行29万海里(约合53.5万千米),航程相当于绕地球13圈半,积累了全海域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科学考察水平。

船舶背景:“海洋六号”科考船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现代化综合地质地球物理调查船。

近年来我国新入列的多艘海洋科考调查船参考了“海洋六号”的基本设计。船舶采用电力推进系统、动力定位系统、全回转舵桨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并配置多种先进调查设备,集成度和自动化程度高,通用性好,能满足多学科、手段综合调查要求。

船长105.66米,宽17.35米,吃水5.5米,总吨4335,满载排水量4650吨,经济航速12节,最大航速16节,自持力60天,续航力15000海里,定员65人。

自2009年入列以来,“海洋六号”船在我国南海海域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油气资源调查、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国家海洋调查项目,以及重点设备搭载试验、深海探测共享科考航次任务外,以及深海地质调查、大洋科学考察与极地科学考察任务各类科考任务共55个航次,累计出海时间达2137天,安全航行29万海里(约合53.5万公里),航程相当于绕地球13圈半。

调查海域包括南海、太平洋及南极海域,经过10年风浪洗礼,“海洋六号”船科考成果丰硕,探索积累了我国全海域海洋地质科学考察及航行保障经验,显著提升了我国海洋地质科学考察水平。

“海洋六号”船具有强大的综合调查能力,科考手段多齐全,被誉为我国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全能王。

装备有满足地质、地球物理、海洋环境等多学科调查的先进设备,如多道地震、多波束、浅地层剖面、重力和磁力等测量系统,ROV(“海马”号、“海狮”号)、AUV、海底摄像等近底观测作业系统,深海浅钻、超长重力柱、箱式取样、多管取样、地质拖网、生物拖网、温盐深(CTD)等地质环境调查设备,以及动力定位和水下定位等高精度作业保障系统,对我国后续科考船设计建造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入列以来, “海洋六号”船仅在大洋及深海地质科考航次中,累计完成船载地球物理(多波束、浅地层剖面、重力和磁力等)测线近11万千米,海底摄像测线2000余千米,AUV声学测量近100千米;完成ROV潜次23个,深海浅钻站位409个,重力柱取样294个,箱式取样230个,地质拖网26个(获取多金属结核样品11余吨);环境生物调查测站(CTD、生物拖网、锚系等)450余个,积累了丰富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基础数据。

入列十年来,海洋六号船已在南海油气资源调查、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大洋矿产资源调查、南极科学考察、海洋重大装备试验性应用和研发、科考平台共享、对外合作交流、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海洋地质文化建设与科学普及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为我国在中、西太平洋圈定2个深海稀土资源远景区,获取到西太平洋第一块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第二块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和南极海域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拓展我国资源战略空间,为维护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海洋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已锻造成为我国海洋地质调查和大洋科学考察的一面旗帜,科考团队先后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先进集体”、“中国大洋科考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基层团组织” 等荣誉称号;成果多次入选中国地质调查局“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等。

重点航次:

2011-2012年,圆满完成了“蛟龙号”载人潜器5000米级和7000米级海试的技术保障和警戒护航任务,

2013-2015年圆满完成了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无人无缆深潜器“潜龙一号”AUV的试验和应用航次;

2014年,作为作业母船,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作业系统“海马”号ROV完成海上试验和验收,取得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5年,搭载“海马”号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西部海域发现的规模空前的活动性冷泉,该冷泉被命名为“海马”冷泉。

2016年7月至2017年4月,圆满完成中国大洋41航次、中国地质调查局2016深海地质调查航次和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海洋六号”航次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第二次对南极海域开展的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

2019年,作为开放科考平台,联合了国内18家涉海机构,赴我国南海执行2019深海探测共享航次科考任务。这是一次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航次开展了20多项海上科学考察任务,以多方项目合作的方式,实现联合调查创新。(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通讯员朱夏、薛俊辉
责编 | 樊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