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菜、蜜柚大有玄机!海珠扶贫扶出新样本
2019-10-17 10:27 羊城派 原创
记者走访大埔县、丰顺县,了解海珠区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的背后故事

文/羊城派记者 李焕坤

10月17日,是我国第6个扶贫日。当前,我国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广州市海珠区共承担着全国五省十县(市)的对口帮扶工作任务,其中省内主要对大埔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和对大埔县、丰顺县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如何变“输血”为“造血”,保证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真脱贫、不返贫?

发展产业是根本之策。过去三年,广州市海珠区各帮扶单位挨家入户调研,号脉开方,培育当地特色产业。该区还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融入脱贫攻坚的政治自觉,引导广大扶贫干部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把扶贫“扶”到群众的心坎上。

日前,记者走访大埔县、丰顺县,了解海珠区精准扶贫和对口帮扶工作的背后故事。

有的放矢推进产业发展,金针菜变 “致富花”

在大埔县明德村张锦芳家门口,四框长约2米、宽约1米的晾晒工具上铺满了黄色的金针菜,张锦芳低头翻动,让每一根金针菜都晒到太阳。

“今年阳光多,不用烘烤房了,往年下雨,还好有烘烤房,金针菜才没有腐烂。”张锦芳说,扶贫队没来的时候,金针菜采摘后如果遇到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晾晒,一天便会腐烂。

此外金针菜市场价格不稳定,销售途径单一,时常出现滞销情况。“后来他们帮我们建了烘烤房,还帮我们找销售渠道,日子好过了很多,我们也脱贫了。” 

明德村贫困户喜获金针菜收成

据介绍,明德村出产的金针菜色泽金黄,质地厚润,味道甜美,2016年,官洲街走进明德村,了解到金针菜产业发展的瓶颈后,为明德村村民建设了92个金针菜烘烤房,并帮助销售金针菜1.8万斤,建立了明岭经济合作社, 为村里获得9万多元的集体经济收入。

家家户户蜜柚飘香,贫困户收入有了保障

还没走进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仓库,柚香已经先飘出来。仓库内四名工人正手脚麻利地把柚子捆扎成礼盒装,而后装车运往各地。据介绍,在刚过去的中秋节和国庆节,该公司的柚子销量达到了一个高峰。

万川千红公司工人正打包蜜柚

据统计,截至目前,大埔县蜜柚种植面积已达21.9万亩,是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县和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过去几年,海珠区对口帮扶大埔工作队不遗余力地将大埔蜜柚推向粤港澳大湾区市场,解决销售蜜柚近千万斤。

除了提销量,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也是扶贫工作队的关注焦点。

据介绍,在工作队的倡议和推动下,大埔蜜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中,其中有5750平方米为蜜柚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研发中心将有效弥补我们蜜柚深加工技术的不足,提升蜜柚附加值,有助于大埔蜜柚品牌的推广和蜜柚企业的发展。”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展举兴奋地说。

柚农喜获丰收

大埔县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植了蜜柚,为更好地助推贫困户脱贫增收,工作队积极联系粤港澳大湾区大型批发市场和水果经销商,采取“园区企业+贫困村+贫困户”长效脱贫机制,推进产业扶贫产销联动对接。“蜜柚企业均挂扶1到5个不等的贫困村,定期向贫困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培训,并保价收购贫困户蜜柚。”

海珠区驻大埔工作队队长吴东华介绍,“贫困户都是种植蜜柚的散户,过去打理少,品质也差,企业帮扶后,贫困户种植蜜柚的热情高了,品质提了上来,既可以对外卖更高价格,又可以给挂扶企业保价收购,收入有了保障。” 

盘活旅游资源,三大产业带动脱贫

走进大埔县西河镇黄堂村,可以看到一片70亩的莲子种植基地。每年7、8月份这里荷花飘香,当地村民在莲子加工厂内忙得热火朝天。

黄堂村70亩莲子种植基地

2016年江南中街扶贫工作队来到黄堂村,经调查研究后决定依托黄堂村所在的张弼仕旅游景区,发动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成立“大埔县黄堂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夏季种植荷花、生产莲子,冬季种植格桑花,利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脱贫。

驻村第一书记李启介绍,黄堂村30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都加入合作社并自主经营,2017、2018年花卉种植产业年收入达30多万元,贫困户每户年末增收4000多元,另外,游客的消费也带动农户农产品的加工和就地销售,并推动当地住宿、餐饮行业,初步形成了三大产业扶贫模式。

琶洲街道帮扶的大埔角村也是盘活旅游资源的典型案例。大埔角村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南方工作委员会旧址所在地,被列为省“红色村”示范创建村后,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埔角村对南方工委旧址进行抢救性修复,丰富了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陈列馆展示内容,扩大红色历史遗迹的可观赏性和教育性,倾力打造大埔县红色旅游名片。

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把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

在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轰隆隆的机器声此起彼伏,在该工业园,亿元以上项目有38个,2018年,园区全口径税收同比增长27.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5%。

建设中的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

从一片荒地到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背后离不开海珠工作队的努力。近三年来,工作队足迹遍布珠三角地区,使多个优质项目在园区落地、集聚,同时将“广州理念、广州作风、广州效率”引入产业园建设中,使园区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企业多了,工作机会也来了。扶贫队伍和工业园多次组织招聘会吸纳当地人就业。去年8月正式投产的大北农(华南)集团粤东科技园有12%员工是当地贫困户。

“我们这里保底工资就有4000多,如果加班月收入还能上万。”该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的丰顺新希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明年5月投产,“用工规模在100人左右,优先考虑当地贫困户,基本工资将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相关负责人说。

看到这么多企业投产或在建,工业园旁的大塘村村委张仁跑笑得合不拢嘴,“就在国庆节,我们村出去的年轻人就有两个回来了,现在进了工业园工作。感觉以后回来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

工作队队长卢佳亮告诉记者:“要想扶贫效果长远,产业扶贫很重要,我们围绕产业共建、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领域开展工作,整体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留住劳动力。” 

数据眼

大埔县2016年至2019年9月底,海珠帮扶大埔县35个省定贫困村,共筹集帮扶资金1.9292亿元,实现脱贫4795人,脱贫率达到97.73%。村内“一相当”六项指标方面,200人以上的自然村道路硬化、村民的安全饮水、生活用电、村内医疗卫生站、广播电视信号、网络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

丰顺县截至目前,广州海珠(丰顺)产业转移工业园共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8个,其中已投产亿元以上项目9个、投资额19.7亿元;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1个、投资额38.5亿元;已签约待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投资额162.9亿元。(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供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