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耀琪
过去几年,人们渐渐知道有代购、代驾、代跑腿、代道歉这类服务,现在,连吃火锅、喝奶茶、健身都不用“事必躬亲”了。据报道,以“代服务”为主的各类跑腿平台已步入大众视野,二手平台上的各类娱乐式样的服务也应运而生。
不久前,上海等城市实行了垃圾分类,在规定出台没多久后,就出现了“代扔垃圾”广告。至于其他服务项目,为证明服务真实性,部分卖家还在提供的视频、照片反馈中加上当天的日期及相关文字说明,保证“亲身体验,每单不重复利用物料”。如此一来,买家花钱就能体验到服务,而且还省去了许多风险和成本。比如购买代吃服务,既能发朋友圈又能省去长胖的烦恼。
市场总是由需求触发的,想法有多广,需求就有多广,最后总会由供给来完成。移动互联网,让交易双方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快速完成交易和支付,交易过程透明,于是成就了交易的基础。这类看似奇葩的买卖数量在不断上升,可见背后不一定就是纯粹娱乐。比如有人想要去某家新店尝鲜,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于是可能用更小成本购买代吃服务,并满足发朋友圈的需要,这种业务就有了作用。
如果要进一步问,究竟有什么人这么傻?自己不消费而花钱请别人消费!这其实就涉及到互联网经济中的“新职业”问题了。比如时尚博主、消费达人之类,每天需要大量生产内容,由此才能吸引流量支撑其地位。如果不是靠“外包业务”,靠自己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作业流程的。相对的,满足需求方的“卖家”大部分就是在校大学生或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既有充足的时间,对于各种新鲜事物有更积极尝试的冲动。如果因此还有一定报酬,是非常乐意的。
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就是帮人提高效率,效率提高了,也就能让个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过上懒人的生活。让一部分勤快的人赚钱,也让另一部分“懒人”获得享受,二者之间如何匹配正是企业所要瞄准的。在市场有一定规模后,零散的个人代服务行为,终究会形成一批专业化的代服务公司。这些公司要价更高,服务标准更专业,发现需求和创造需求的能力也就更强大。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什么事情都让机器代劳,本身并不能创造财富。但是这种依赖他人完成的“代服务”至少是能创造真实经济价值和就业群体的。这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结果,也是懒人经济催生的产物。
就此而言,“代服务”这种借助互联网而生的实体经济形态,反过来也是在满足虚拟生活的需要,包括晒圈、吸粉、社交等精神层面的需求,加速了人们对网络的深度依赖。财富从网络而来,又消费在网络上,虚拟和现实已经无法截然分割。这正是越来越多人当下的生活场景,也自然会拓展和挑战着公众想象力。单纯用道德观去评价“懒人”,其实已经缺乏解释力了。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