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奖热门人选的“残雪”只有小学学历,但被誉为“中国卡夫卡”“最接近鲁迅的作家”
2019-10-10 11:22 羊城派综合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今天(10月10日)揭晓,而今年一位名叫“残雪”的中国作家突然成了诺奖热门人选,甚至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近2亿!

网友们讨论的不是她会不会得奖,而是这位神秘作家“残雪”到底是谁?

据了解,女作家残雪突然成为网络热词,这都归因于一家博彩公司的榜单。

在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布的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上,中国作家残雪、余华、杨炼等榜上有名,其中排名最高的是残雪,一度排在第四位。

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预测名单

曾入围2019年国际布克奖

靠博彩公司的榜单来猜诺奖得主,并不靠谱,但残雪确实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中国作家。残雪在国内普通读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是此次网上流传的诺贝尔文学奖预测令残雪的这个名字上了热搜。但在国际上,残雪这个名字具有相当知名度。

今年3月13日,英国《卫报》报道了 2019年国际布克奖公布的13名入围者名单里,其中就有残雪,她凭借长篇小说《新世纪爱情故事》入围。此前,阎连科、苏童和王安忆也曾获得国际布克奖提名。

残雪(资料图)

《新世纪爱情故事》曾发表于2012年第6期《花城》,2013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去年11月被翻译为英文,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际布克奖的官网如此介绍该书:“《新世纪爱情故事》描述了爱的许多伪装:讽刺、悲剧、短暂、持久……而这一切都是在东西方商业与工业、欺诈与剥削、性与浪漫的万花筒式的背景下进行的。”肯定了作家宏大、深刻的写作视野。

上世纪80年代已成名

据环球网报道,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山上的小屋》《黄泥街》《苍老的浮云》《五香街》《最后的情人》等。

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成名的残雪是中国最早从事实验文学创作的女作家。近几年她虽然淡出了国内公众的视线,但始终保持着一贯的立场进行写作。

而她的哥哥,正是著名哲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

据华中科技大学官网介绍,邓晓芒目前为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并积极介入中西比较和文化批判。此外,他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晓芒(资料图)

残雪回应进赔率榜

10月9日,残雪在微博回应称,目前只是进入赔率榜,还没有得奖。

她表示,“国内的朋友太重视这个奖了,这只是一个奖,又还没有得,不必都来找我。入围跟得奖之间还差得远。这个奖的结果有成千上万的可能性,目前是预料不到的。对于此次的入围,我很高兴。这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比以前开放,开始重视高层次的纯文学。”

“还是要等读者慢慢地成长起来。读者越来越多时,(得奖)呼声才会越来越高。现在还是少了一点。”她认为,虽然有些专家、研究者和作家推崇她的作品,但是读者群体还没有起来,广泛的影响还不够。

“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我最崇敬的这两个作家都没有得到诺奖。因为他们的作品之前太小众,但是他们的影响比有些得奖的作家还要大。”

不羁和直率是残雪的作风

近年来,残雪将哲学思辨作为文学拓展的工具。2011年,她和其兄、哲学家邓晓芒的11篇对谈录被辑录为《于天上看见深渊:新经典主义文学对话录》一书,两人的话题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文化比较以及文学创作心理,被评价为是“十一次思想维度的拓荒”。

邓晓芒在这本书中如此评价残雪的写作:“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一种怪诞的写法,而且里面透露出来的那种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隐含一种令人恐惧的危险性……我觉得要能够把残雪的作品评论到位几乎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即的事,她看来是在孜孜不倦地把自己当作一个谜来破解。”

不少读者认为残雪的作品“难懂”,但她的作品在国外具有相当影响力,今年三月获得国际布克奖提名就是一个例证。

不羁和直率的批评精神是残雪的作风,她多年不参与主流文坛活动,曾撰文表示:“许多作家都在文坛混,同那些所谓批评家抱成一团来欺骗读者。因为现在大多数读者还不够成熟,分不出作品的好坏……为了掩饰自己才华耗尽,就把‘混’称之为‘转型’。”(《残雪文学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 / 2007)

在今年三月接受媒体采访时,残雪还批评不少作家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对诺贝尔文学奖也表示了不屑。

当记者问道:“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在提高,尤其是莫言得诺奖之后,这个你怎么看?”

残雪答道:“中国文学的知名度在提高,是因为世界上确实好作品极少,创造力减弱,传统势力仍占上风……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个以通俗作品为主的文学奖罢了,含金量很低吧。”

小学毕业自学成材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残雪其实只有小学学历,17岁开始参加工作,先后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个体裁缝,却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作家,堪称励志典型

17岁在工厂上班时,她就读完了《资本论》。她和哥哥从小爱好哲学,哥哥成了哲学教授,而她用文学来进行思想的实验,进行哲学思考。坚持每天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文学经典,比如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的作品。

在北京居住多年之后,残雪近年搬家到云南,继续生活和写作。30多年来一直过着单调刻板的文学生活——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一个半小时。下午两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也是一个半小时。这期间她写的是哲学书。锻炼以及晚餐后,她进入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之后是英语学习时间。

在残雪看来,“我已经60多岁了,功名利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我只需要专心对艺术、文学本身负责。文学给了我丰美的精神生活,也让我的日常生活感到畅快。日常生活中,我连买个菜、跟物业打个交道,都有幸福感浸透。因为文学与生活,已经互相渗透。既有小市民的快乐世俗生活,精神上又有高级的极致享受。”

“中国最接近鲁迅的作家”

据报道,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虽然,可能只有万分之一的中国人听说过她。

据说苏珊·桑塔格十分推崇残雪,更有不少标题称她为“最接近鲁迅的作家”。此外,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也曾称残雪为“中国的卡夫卡”。

如此看来,残雪在国际文学界的声望还是十分高的,无论她今年是否能获得诺奖,她通过业余文学创作成为名作家这一励志典型,就已经足够让我们尊敬与仰望。

来源 | 羊城派综合澎湃新闻、楚天都市报、环球网、网络
图片 | 资料图(来自网络)
责编 | 郑少玲
本期主持 | Char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