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议】人家28岁姑娘当博导,你却还在傻问长发
2019-09-24 11:38 羊城派 原创
公众对于人才的年龄、职称、性别甚至一头长发也要耿耿于怀,折射了某些现实制度的困境。

这两天,1991年出生的博士李琳当上南方医科大学博导的新闻引发热议,这位集才华、貌美、发量于一身的年轻博导一度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纷纷表示真实地酸了:同为90后,差距咋这么大?

90后成博导,或许,属于他们的时代才刚刚开始。(戳原文链接,了解更多>>>28岁女博士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导

李琳 南方医科大学官网 图

她28岁毕业成博导,你却在傻问长发

文/耀琪

面对28岁就做教授的节奏,网友们的惊叹和羡慕嫉妒是可以想见的。

2014年本科毕业就读博士(应是硕博连读);2019年博士毕业马上成了博士生导师。这种跨越式的成才路径,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思维惯势。这位年轻女教授真的没有浪费人生每一分钟啊!

如此年轻就成博导也引发一些莫须有的质疑,在官方回应之前,我们还是应该保持正面期待。一方面因为该校引进一名人才,需要支付70-90万的年薪,配套两百万安家费,还要有数百万的科研经费,学校自然会严格审查。

另一方面,这些人才实在太优秀太珍稀了,too young未必就是naive。只要符合学历和论文门槛,在前沿领域有建树,就要赶紧争抢过来。一个学校要异军突起,就是要靠明星式学者来点亮。

如果把现在的教授和民国的大师级教授相比,许多人可能又会感慨遥深。

随手举一些例子:傅斯年31岁成为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作为同龄人的冯友兰28岁成为开封中州大学哲学教授,31岁任燕京大学教授。至于李四光,也是在31岁成为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授,而詹天佑28岁就已经成为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何况个个都那么帅,人人发型都油亮亮!

可见古人所言“三十而立”之厉害。这意味着一个人如果是天才型的,大部分在30岁这个门槛前就发光发热,在业内出名了。

如今公众对于人才的年龄、职称、收入、性别甚至一头长发也要耿耿于怀,恰恰折射了某些现实制度的困境。因为大学讲先后、讲辈分、讲资历的游戏规则是普遍存在的。

通常,博士毕业工作半年后转中级职称,三年后评副高,五年后评正高。破格提拔的天才是很少的,大部分人还是得熬出无数白发,才可能做到博导。

当下,进入游戏规则之前还有制度化刚性考量,成博导还得先有博士学位。当年,一个学位都没有、一本论著都没有的陈寅恪却能成为清华国学四巨头之一!当然,没有梁启超的推荐也是做不到的——尽管陈寅恪从来视学位如浮云。

@174Mr.T:同为91年的,我感觉我来地球上就是凑人数而已~~

@时间煮雨:有才华,发量还如此可人,真的酸了。

@乔帮主Jerry:cell、nature子刊都有,是真的强啊!

@盼盼-小熊猫:博士毕业直接博导教授,太夸张了吧。经验等都太少,怎么引导博士?可能是学校太想引进高层次人才了,但是做法是否妥当还需仔细考量。

@平平安安的爹:有人说她的学生都可能比她老,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别拿年龄说事。

@步履不停:正常,90后已经是各个岗位的骨干了,能者居之,别酸。

@你的银耳粥:人人都在叹年轻,其实,大器晚成,也好过一生平庸啊,啥时候努力都不晚。

@lypcrya:昨天才看了一篇文章,说是有的人26岁当上ceo,但是50岁就去世了。有的人50岁当上ceo,但是90岁去世。别人看起来比你超前或落后,都不要紧,你在你自己的时间路程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统筹 | 纪映云
本期主持 | 孙磊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梁泽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