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粤不停步】先行一步闯出辉煌路,改革开放再启新征程
2019-09-20 15:21 羊城晚报 原创
40年来,广东人“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探索中先走一步,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文/羊城晚报记者 张璐瑶 林园

莲花山是深圳市民最喜欢的休闲地之一。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广场,游人如织,站在这里,远远可以望见深圳市民中心“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的展板。莲花山和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对于深圳、对于广东,都有着特别的意义。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之后首次到地方考察就来到了广东,登上莲花山,发出了深化改革的动员令。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莲花山脚下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再次向世界宣示改革开放再出发、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铜像 图/张璐瑶 摄

总书记来到这里

总书记在这里
向世界宣示
中国改革不停顿
开放不止步

2012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莲花山。6年前,他在莲花山公园挥锹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6年后,他在莲花山脚下看“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2012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铜像敬献花篮。离开前,习近平挥锹铲土,种下一棵高山榕。

如今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时任莲花山公园主任杨义标还记忆犹新。当天正好是周末,公园的游客比较多。不戒严、不清场、不铺地毯、不避民众……在当天的公园,不少市民遇到了平易近人的总书记。

杨义标回忆,当时,很多市民在山顶上锻炼,他们见到总书记都很激动,不少人还跟总书记握了手。

从山顶广场下行不足百米,是一个小广场,广场南角有块大概40多平米的草皮,就在这块草皮的中间位置,习近平亲手种下了一棵高山榕。杨义标还记得,总书记种起树来,动作很熟练,“他挥动铁锹的姿势有板有眼,很自然。甚至他自己也边干边开玩笑,说自己是‘劳动模范’,周围人都笑了。”

6年之后,总书记再次来到广东。这一次,他来到了莲花山脚下的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参观了“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改革开放前的中英街,“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时代口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欣欣向荣之景……展厅内,今昔图片强烈对比,历史场景历历再现,全景展示了广东改革开放40年的峥嵘岁月。总书记不时驻足察看、仔细询问。

参观结束后,习近平同广东省改革开放相关方面代表亲切交谈。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不忘改革开放初心,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成功经验,提升改革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广东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优势,创造更多经验,把改革开放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要筹建者禹国刚说:“能见到总书记,我感到非常高兴。能和总书记在一块儿合影,更是说不出的兴奋。”科技界代表刘若鹏说:“总书记和每个人都握手问候,非常关心我们的科技创新工作,希望我们坚持自主创新的路子。”

前世今生

从“杀出血路”到转型升级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一直探索

从一个东南沿海的小渔村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化都市,深圳的蜕变,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来,广东人“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革命精神,在改革开放探索中先走一步,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

改革开放  广东“先走一步”为全国探路

1978年初,习仲勋南下主持广东省委日常工作。他首次到基层调研,便目睹了中英街两边、深圳河两岸,粤港两地贫富悬殊、对比强烈。后来,他积极向中央争取,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随后,中央赋予广东“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广东肩负起“杀出一条血路”、为改革开放探路的历史重任。

1979年7月8日,蛇口工业区基础工程正式破土动工,炸山填海的开山炮如同惊蛰的第一声春雷,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炮”。

蛇口工业区率先进行了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等震撼人心的口号,形成了著名的“蛇口模式”,被誉为“改革试管”。

1980年8月,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正式成立;1981年10月,汕头经济特区正式成立。

1983年,18岁的湖北姑娘杜先芳第一次来到深圳,走到了深圳国贸大厦的工地。“三天一层楼”,深圳国贸大厦采用工程公开招投标和创新滑模施工工艺,仅37个月就竣工,被誉为“深圳速度”。

也是这一年,深圳出现了股份制企业,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在深圳公开发行;广州引进外资,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涉外酒店“白天鹅宾馆”。

对内改革、对外开放。20世纪80年代,广东积极发挥经济特区“窗口”作用,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面对危机  广东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的航程绝非一帆风顺。每当历史紧要关头,广东都会得到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暗流涌动的严峻考验。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广东等地,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系统总结改革开放实践经验,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广东改革开放迈出更大的步伐,力争用20年赶超亚洲“四小龙”。

广东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掀起新一轮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热潮。

1993年,广东省委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推进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推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世纪之交,广东如何增创发展新优势?2000年2月,江泽民视察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广东省委提出了实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可持续发展“三大战略”,增创体制、产业、开放、科技“四大新优势”。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在当时以外向型加工企业为主的广东深受影响,外贸订单大幅减少。从那时起,广东以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决心,启动“腾笼换鸟”和“双转移”战略。广东不断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广东的探索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示范引领作用。

见证人说

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者杜先芳: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一生

1983年暮春时节,18岁的湖北姑娘杜先芳第一次出远门,来到了深圳。这片后来震惊世界的奇迹诞生之地,在当时还只是一个貌不惊人的小镇。

走出火车站,杜先芳搭乘大巴前往国贸大厦工地,沿路尘土飞扬,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房屋,让她觉得有点不敢相信,“难道传说中的中国第一高楼要建在这里?”

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者杜先芳 受访者供图

杜先芳回忆,在读中学时,她已经对深圳这个地方产生了向往。但她没有想到的是,改革开放改变自己的一生。身为中建三局子弟,在父辈们的熏陶下,杜先芳选择去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搞“现代化建设”。

杜先芳加入了国贸大厦的建设,和大多数女生一样,被分到了项目钢筋班组。钢筋长12米,直径10厘米,每捆12根、有七八十公斤重,杜先芳她们两个人一组,每天抬钢筋,肩膀被磨得破皮流血。对于杜先芳来说,与身体的疼痛相比,心里的恐惧才是更难跨越的。

“在老家时,从三楼平台向远处眺望我都会紧张。而国贸从第三层开始滑模,负责绑扎钢筋的我们要跟随滑模平台一直攀上150米高空。记得第一次站上十几米高的操作面,望着脚下缩小了半圈的熟悉风景,脚步打战、手心冒汗。”国贸大厦滑模开始进展并不顺利,第一次因为起提速度太慢,正在凝固成型的墙体被严重拉裂,里面的钢筋都暴露出来。一开始的失败“鞭策”着杜先芳,让她忘记了恐惧,“滑模经历第二次、第三次失败后,第四次终于成功。在几千双眼睛的注视下,巨大的钢模缓缓顶升,脱离模板的混凝土墙拉裂现象没有了,就像快刀切过一样光滑。”杜先芳还记得,刚成功的那一刻,包括她在内,工地很多人都热泪盈眶。

在杜先芳看来,“三天一层楼”的国贸大厦,就是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最好证明。国贸大厦建成后的十年时间里,160米的高度使它长期占据着全国第一高楼的桂冠。

国贸建设后期,经过考试选拔,杜先芳转为管理人员,并在深圳扎根。杜先芳和她当年所在的“铁姑娘班”故事,也广为流传。

近年来,深圳众多高楼拔地而起,“第一高度”也不断被刷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深圳全市装配式建筑规模突破1300万平方米。同时,深圳相关政策措施、管理机制、技术标准、企业品牌与专家经验等,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多个城市得到复制、推广与输出。

广东改革成就

创新能力
广东保持全国首位
全力建设大湾区
形成全面开放格局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从1978年至今,40余年来,广东“敢为天下先”,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40年广东的发展成就,离不开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

在新时代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广东担负更大使命。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广东要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如何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最根本的还要靠改革开放。”

今天的广东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传承发扬改革开放精神,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大步行进在新的征程上。

创新是根本,广东要做创新强省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这是深圳市民常说的一句话。40多年来,广东始终没有停下改革创新的步伐。

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在地图上,是一块不起眼的地方。走进这个仅有14平方公里的街道,你会发现腾讯、华为、中兴通讯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在这里扎根结果,辖区内有A股、H股和美股上市公司110余家,粤海街道的上市公司数量甚至超过很多省份。

近年来,广东不断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涌现出华为、腾讯、广汽、格力、美的等一批创新动力强劲的标杆型企业。这些企业,成为市场大潮中创新创业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目前,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75万家,从传统制造业到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基本建成门类较为齐全、配套相对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4%。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大力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加快推动广东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从创新大省到创新强省转变。

2017年,广东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跃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全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3073家,位居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高到72.5%和58%。

2018年广东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56%。

改革再出发,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广东迎来又一重大历史机遇,举全省之力,携手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涵盖香港、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九个城市,面积56000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大桥将香港、澳门与广东紧密相连。

今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世界级的城市群。到大湾区就业、读书、生活,已经成为许多内地、港澳青年的梦想。

广东举全省之力全力以赴推进大湾区建设,携手港澳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2018年9月23日,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实行“一地两检”,香港到广州只要47分钟。今年底,香港和深圳的莲塘/香园围口岸,澳门到珠海的粤澳新通道预计也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顺利开通,人才、资本、技术、企业的“虹吸”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面向新征程,如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东已经给出了答卷: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数说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

◆广东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1978年的41.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21万亿元。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超万亿元

◆截至2018年,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3073家,位居全国第一。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提高到72.5%和58%

◆广东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5万家,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56%

◆1978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不到16亿美元;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10067亿美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600多倍。

◆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建设。4年多来,广东先行先试,形成数百项制度创新成果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