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南粤不停步】工业设计蝶变不负厚望,广东创造升级未来可期
2019-09-06 15:56 羊城晚报 原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制造的异军突起,广东工业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广东设计”成为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闪耀世界

文/羊城晚报记者 罗仕 黄丽娜

8月9日,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揭开神秘面纱,正式对外发布。这一独立自有的操作系统,让广东工业设计再次吸引全球关注。

广汽自主开发设计的汽车品牌“传祺”,深圳大疆的无人飞行器控制系统,美的时尚极简设计的家电,OPPO、VIVO手机前卫的产品外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广东制造的异军突起,广东工业设计产业蓬勃发展,“广东设计”成为广东的一张靓丽名片闪耀世界。

作为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提升品牌价值的有效途径,工业设计为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引领着“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华丽转身。

在“设计之都”深圳举办的“中国设计大展”吸引众多国内外设计师参观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磊 摄

总书记来到这里

工业设计师八百变八千
中国设计日引领大潮流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京外考察,选择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东。其中,在佛山顺德考察的首站便是广东工业设计城。

在广东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广东继续在改革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在考察广东工业设计城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业设计城的发展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语“希望下次来时,能看到8000名设计师”。

“当时总书记来的时候,设计城还处在起步阶段,只有100多家企业、800多名设计师。如今,经过7年的发展壮大,设计城已有279家企业,设计研发人员8345人,没辜负总书记寄予的厚望。”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黎霭莹说。

广东工业设计城 图/羊城晚报记者 宋金峪 摄

“总书记考察设计城对我们鼓舞非常大,这对工业设计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黎霭莹介绍,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纪念这一重要日子,推动工业设计的发展,2014年9月,在广东工业设计城设有工作室的清华美院教授柳冠中、清华大学设计策略与原型创新研究所副所长汤重熹教授、湖南大学教授何人可、广州美院教授童慧明携全国首批30位高级工业设计师共同倡议:将每年12月9日设为“中国设计日”,并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以设计为主题的活动。

作为“中国设计日”的缘起地,广东工业设计城每年都会举行系列活动,激励设计师为“中国梦”而奋斗。如今,通过搭建平台、产学互通,“中国设计日”系列活动吸引着国内外顶尖设计师在此进行交流研讨,引导着“社会关注设计、产业应用设计、从业者热爱设计、民众享受设计”。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发展壮大也为顺德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加速了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十年间,设计城所在的顺德区北滘镇工业总产值翻了1倍多,去年达到2600多亿元。2018年顺德区GDP更是达到3163.93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

前世今生

旧厂房变身工业设计高地
从“设计输入”到“设计输出”

十年前,广东工业设计城不过是一个由废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园区,顺德当地传统制造业还停留在OEM(即定点生产,俗称“代工”)的产业链低端。

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十年后的今天,广东工业设计城已成为中国工业设计的高地,为顺德、广东乃至全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动力。

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冷色系的建筑、各种工业材料拼制而成的雕塑、穿着个性的设计师……走进广东工业设计城,园区四处洋溢着工业创意气息。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一座废弃的兔毛纺织厂。

2009年1月17日,广东工业设计城正式开园运营,占地面积约4.8万平方米。当年9月,广东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和顺德区政府签约共建设计城,全国首个以工业设计为主题的“省区共建”园区由此诞生。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产业为核心,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上下游,并为其提供高端增值服务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设计城刚开园运营时,1期项目仅有3栋楼、6家企业、50名设计师。”当年参与园区筹办工作,如今已是园区负责人的黎霭莹回忆道,为了筹备园区,工作组特意前去深圳调研、招商,“首期的6家企业就是从深圳引进来的”。

10年来,广东工业设计城无论是园区规模,还是入驻企业和人才数量,都发生巨大变化,已发展成国内领先的工业设计主题园区。目前,园区聚集了设计研发人员8345人,吸引国内外设计企业279家(其中,中国工业设计十佳设计公司3家、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3家),园区企业收入8.3亿元,为国内外4370家企业提供服务。

被动服务转变为互动同盟

“10年前,设计城刚开园时,国内企业对工业设计都还比较陌生,大家普遍认为工业设计只是为制造业做‘嫁衣’的一个服务外包产业企业。” 黎霭莹说,以前是工业设计公司找制造业“要”服务、 “要” 订单,现在更多的是制造业企业为生产更好的产品,主动找上门来对接,传统的客服关系和被动服务关系,已经在向伙伴关系、互动型的战略同盟关系转变。

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内不少设计公司已开始主动自主研发产品,通过找制造业企业代加工,或者以专利入股的形式,与制造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把产品推向市场。

在供需关系发生微妙变化的同时,在广东工业设计城内,设计公司也正迎来一场产业链的变革。越来越多的设计公司开始以设计驱动创新,开创出一系列行业爆款产品,并逐步形成服务+产品+品牌+平台+新业态孵化模式,向服务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方向整合。

其中,宏翼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将获得德国红点奖的创意孵化出便携式干衣机,并成立了一个名为SmartFrog卡蛙的产品孵化平台,自行设计研发和生产销售。至今已成功孵化4个家电自主品牌、10个产品品类,打造出50款原创爆款。公司营收也水涨船高,从原来的300多万元一跃至去年超2亿元。

国际范日益彰显

从广州市区出发,不到一个小时车程,即可抵达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一个小时的车程距离,曾就是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园初期的服务半径。

在最初设立时,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定位是“立足顺德制造,对接广佛经济圈,联动深港资源”。近年来,伴随着广东制造升级、设计城实力增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全球”成了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新目标。

“以前设计城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顺德的企业,现在顺德的服务对象占比一半,广东省其他地区服务对象占比约30%,全国和世界各地占比约20%。”黎霭莹说。

为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还和全国包括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广州美院等在内的200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设立了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在全国开创了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创新模式。

近年来,园区先后引进了德国、美国、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十几个国家的设计大师及团队资源,园区“学术范”“国际范”日益彰显。

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带动下,如今,顺德已从过去的“设计输入”,变成了“设计输出”。“十年前,我们高端的设计是让日本、韩国做的,现在我们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创新设计需求,还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服务。”

见证人说

“这里有好的产业基础,客户就在身边”

2012年,熊浩带领的库尔兹设计事务所(以下简称KKD)团队入驻广东工业设计城。至今的7年间,KKD在设计城落地生根,从最初只有3个人的工作室发展到如今50多人的设计公司,他同时也见证了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化茧成蝶”。

熊浩 受访者供图

熊浩毕业于德国福特旺根艺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大学期间,熊浩就进入到德国著名的设计公司KKD工作。经过专业设计机构工作的历练后,大学毕业后受聘进入德国奔驰公司创新设计部工作。

在德国工作4年,熊浩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并把KKD带到了中国。身为北方人的熊浩最初选择在天津创业,然而在当地的业务一直没有打开,一次偶然机会,他南下来到广东,通过与美的集团的合作,开始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结缘。

“当时就觉得这边有好的生产制造产业基础,机会多,客户就在身边,可以保持特别紧密的沟通。同时,设计城人才资源很丰富,当地政府、园区给我们的支持也与在北方完全不一样。”就这样,2012年,熊浩带着KKD来到了工业设计城。

“最开始我们工作室只有3个人,租了一间很小的办公室,随后业务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熊浩说,7年间,KKD在顺德已发展到拥有超50人的团队,业务已涉及黑白电设计、交互设计、动画制作、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领域。“ 如今KKD已经把顺德作为中国区总部,并以此为据点,在中国拓展了几个分公司,最早落脚的天津现在反而成了分公司了。”他说。

“这7年间,设计城的公司越来越多,人气越来越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主动上门来洽谈业务的制造业企业日益增多。”熊浩说,当自己的德国合作伙伴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时也惊叹,在顺德这个小地方居然能建造出一个设计城,能够把这么多的设计师、设计企业聚拢在一起,真是令人惊奇。

广东改革成就

集聚人才培养人才
广东设计活力四射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广东工业设计伴随着广东制造的发展壮大从弱到强。目前,以珠三角城市为代表的广东工业设计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广东已成为全国工业设计产业最为集聚的区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如今,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雏形业已显现,蓄势待发。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国家战略下,广东工业设计又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现状:工业设计产业规模全国领先

“广东的工业设计伴随改革开放和制造业的崛起而发展。工业设计在广东,可以说是萌芽于高校,发端于需求,勃兴于产业。”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广东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我省工业设计发展的意见》《关于促进我省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 ,强调以“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人才职业化、发展国际化 ”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转变。同时,广东还设立了我国首个以政府行政首长名义冠名的工业设计大赛——“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以此来激发企业、社会对设计创新的认识和热情。

目前,“广东设计”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涌现出浪尖、格力、美的、飞亚达、创维、中兴通讯等设计规模业内领先、在全国颇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及企业设计中心。

其中,以“设计之都”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伴随制造业的高度集聚和崛起,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创新圈之一,拥有全国最多的工业设计专业机构(约4000余家),集聚了全国最多的工业设计从业人员。

经过十年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聚集了8345名设计研发人员,吸引国内外设计企业279家,为国内外4370家企业提供服务 图/羊城晚报记者 张韬远 摄

工业设计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人才是工业设计的灵魂。目前,广东省企业和设计机构拥有各类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超过20万人,其中不少是海外留学人才。作为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广州美院、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40余所高校和高职院校先后设立工业设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超过5000名工业设计毕业生,初步形成了本科大学设计研究和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的联合模式。

在工业设计产业催化剂的作用下,近年来,“广东制造”加速向“广东智造”“广东创造”转型升级,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2018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439家,总量超过5万家、跃居全国第一。

未来:打造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

摊开A字形的珠三角地图,深圳、东莞、广州、佛山、中山、珠海……各个城市工业设计发展特点鲜明,以它们为节点串联起的一轮“弯月”——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的雏形业已显现。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广东工业设计产业聚集和区域优势开始显现。随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推进,广东省正计划与港澳合作,共建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该负责人透露。

他表示,在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中,每个城市在这个空间矩阵中都有独特的优势定位,例如香港在高校资源、原始创新和金融方面具有优势;澳门作为连接西语、葡语系国家的纽带,在对外交流、人才方面有优势;深圳则是产业化创新和工程化创新的基地;东莞长于大批量的制造;广州具有科研、教育和商贸的传统优势;佛山的智能制造优势明显。

“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将有利于整合大湾区各个城市的资源,形成工业设计发展的合力。”该负责人表示 ,通过推进 “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的建设,将展开设计创新要素配置的湾区布局,建立城市协同与互联互通的机制,推动大湾区成为“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窗口。

数说成就

◆广东现有专业性工业设计公司近6000家。企业内部设立了工业设计部门或岗位的规模以上制造型企业占比近50%。2018年全省工业设计服务收入约200亿元,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广东现有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企业14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4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与山东并列第一,约占全国八分之一。

◆广东企业或设计机构拥有各类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超过 20 万人;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深圳大学等省内主要高校(含高职)每年向社会输送超过 5000名工业设计毕业生,同时广东也是全国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地之一。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