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发展写华章】湛江: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美丽港城活力迸发
2019-09-18 15:30 羊城晚报
湛江已形成“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羊城晚报记者 袁增伟
通讯员 黄少娥

风自南海来,潮涌湛江湾。七十载砥砺奋进,四十年改革开放,昔日的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湛江,如今以更加开放的怀抱迎接新时代的召唤:

致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1052个事项实现单一部门窗口“最多跑一次”审批服务;当好“保姆”和“保安”,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持续打击各类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

湛江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2018年新增市场主体5万户、增长22.7%,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3家、增长6.5倍;2019年上半年新增减税15.5亿元,湛江已形成“看好湛江、投资湛江,凝心聚力、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湛江金沙湾 图/彭镇强

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在湛江市霞山区,传颂着一个一家三代人民调解员传承与坚守的故事。朱那珠(已故),干了一辈子居委会组长,是处理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的“热心人”,属于第一代的“和事佬”。朱那珠的儿子王广南,现年69岁,在法院工作期间,被评为“调解工作能手”,退休后,被返聘为霞山区工农街道专职人民调解员,是个专职的“和二代”。王广南的女儿王诗文,是自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就进入霞山区司法局爱国司法所工作的“和三代”,加入人民调解员队伍13年。

七十年光阴岁月,三代人一腔热血,见证的是湛江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彰显的是湛江干部的爱民为民情怀。

多年来,湛江市围绕“把湛江建设成为全省最安全稳定、最公平正义、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的目标,大力推进平安湛江建设,建立领导干部“大接访”、社会矛盾“大排查”制度;创建“平安学校”“平安医院”“平安企业”“平安交通”“平安家庭”等“平安细胞”;

探索党建、交通、产业、水利、治安、文化“联建共治”的发展新模式;

建设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全面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2018年以来共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8个、恶势力犯罪集团75个、一般恶势力犯罪团伙245个;建设“雪亮工程”,建立健全治安联防队、护村队、护街队等群防群治队伍……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久久为功的坚持,打造了今天平安和谐的湛江。湛江平安建设知晓率高居全省第1名;网格员上报处置网格事件总量、基础数据新增量全省领先;2018年度全省综治考评排名比上一年提升了7位;信访工作在2018年度考核中排名全省第4,创湛江市信访工作历史最好成绩;被评为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当好企业的“保姆”和“保安”

据王广南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的母亲处理的多为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务纠纷、合同纠纷、土地纠纷不断增多,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湛江经济发展越来越活跃、开放水平越来越高。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湛江市各项改革蹄疾步稳,“放管服”改革便是其中重要一环,该市先后分9批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职权共1212项,7342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过去,开办一家企业,得来回多次耗时多天,现在,开办企业只需要2天。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党委政府是企业的“保姆”和“保安”,现场调研、现场分析、现场拍板解决问题的“一线工作法”成为湛江服务企业的新常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研发,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等“暖企”服务成为湛江各部门的常规工作。

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湛江市也不遗余力。该市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城市优势,2014年以来,已成功举办6届“中国国际水产博览会”、 4届“广东(湛江)·东盟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2018年以来,湛江市以推进“一通道、一港区、一示范”(参与共建西部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谋划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及“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目标,全面加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人才总量不断增长、素质持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目前,该市人才总量达51.6万人,比2017年增长5.3%。

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企业落户,加快了企业建设。在东海岛,国家、省布局了3个超百亿美元的项目,其中,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已建成投产,正逐步发展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范;中科炼化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将打造世界级炼化基地;巴斯夫湛江新型一体化化工生产基地前期工作快速推进,将成为我国石化行业对外开放的典范。湛江,逐渐发展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

“品质城市”打造投资“洼地”

从湛江到广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需要在路上住一晚;现在,坐高铁只需3小时左右;未来五年内,两个小时即可到达。

交通落后曾长期制约着湛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湛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2017年被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是广东省内继广州、深圳后的第3个地级市,立体交通格局基本成型。当前,湛江坚持“海陆空”并进,在江湛高铁开通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时速350公里的4条高速铁路、6条高速公路、8条高速支线、1个新建的国际机场、1个深水港口建设,将实现与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的无缝对接,湛江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跟交通基础设施同步完善的还有城市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湛江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落后,城市建成区仅3平方公里。经过70年的建设,湛江市区市容市貌焕然一新。2018年,市区建成区面积150.8平方公里,建成公园34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态型海湾城市展现迷人风姿。

科技,更是湛江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计划,2018年,湛江科技工作者李中荣获素有“中国诺贝尔奖”之誉的“何梁何利基金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4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增长15%。

【专家点评】

湛江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陈红文: 湛江有条件有能力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近两年来,一大批项目选址落户湛江,使湛江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是交通大提速,使湛江深度融入全国快捷交通网络,区位优势明显增强。未来3-5年,湛江将成为贯通大西南、快速通达珠三角、便捷对接海南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同时,通过“一通道”建设,湛江必将在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产业基础不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初具雏形。未来湛江将依托钢铁、石化、造纸等“巨无霸”产业项目,沿着产业链高级化演变的方向,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并通过“一示范”建设,打造千亿元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是营商环境大改善,市场更具活力。当前,一批世界五百强企业抢滩湛江,特别是世界化工巨头——德国巴斯夫选择湛江,这说明业界非常看好湛江的发展前景。当下,湛江只要不断地改善发展条件,强化产业支撑;同时,以“一港区”建设为着力点,深化改革开放,高标准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湛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湛江力量。

【数说成就】

●1952年地区生产总值仅1.82亿元,2018年达到3008.39亿元,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是1952年的227倍。

●1952年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0.2%,2018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7:36.1:46.1。

●201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937.25亿元,比1978年增长118.6倍,年均增长13%。

●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29046元,比1978年增长67.1倍,年均增长11.1%。

●201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96家,比2000年增长9.3倍。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江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