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发展写华章】东莞:打造国际制造名城,“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
2019-09-06 15:08 羊城晚报 原创
以生态整治带动城市品质提升,“湾区都市、品质东莞”成为东莞人的追求目标

文/羊城晚报记者 唐波 实习生 谢雨婷
图/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2019年8月29日,东莞麻涌镇大盛村,万科公司以6.8亿元拍下一地块,楼面价接近8000元/平方米。而一墙之隔,由金地、龙湖等四大品牌房企联合开发的“华阳湖一号”,8月份一开盘就宣告售罄,均价直逼20000元……这个东莞水乡欠发达地区的镇街,楼市火爆的原因在哪里?原来,楼盘火爆的直接推手,是麻涌华阳湖生态得到了根本改善。

以生态整治带动城市品质提升,打造城市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制造名城,东莞的这一建设方略,已经成为中组部的经典案例。

城市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群众的美好生活。多年来,东莞市积极践行“藏富于民”理念,通过各种举措,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截至去年底,东莞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达1725.9亿元,总量占全省三分之一,500多个村,村均资产超过3亿元。统计数据显示,近30年来,东莞人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翻了22倍以上。

东莞经过城市整治,人居环境得到巨大改善

六年前:这里人人想走
整治后:纷纷赶着回归

从麻涌华阳湖湿地公园正门进去,穿过一条林荫绿道就到达湖边,迎面能看到一块石碑上刻着十个醒目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就在六年前,当地居民一心想着的,还是如何逃离环境恶劣的故乡;如今,乘着华阳湖生态整治的东风,不但人居环境得到巨大改善,当地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0后的钟叶枝是麻涌大盛村人,他开的手信店就在华阳湖边的商业区“印象水乡”里,主要售卖当地的特产、手信等旅游特色产品,记者到访之时,他正忙着第二家分店的装修以及网络销售渠道的搭建。“以前哪里能想到,家门口还能开店赚钱?那时候就想着,去东莞市中心或者广州、深圳等地发展。”钟叶枝说,大盛村紧临华阳湖,他心中的故乡,原先一直跟恶臭挂钩。

曾经一度,华阳湖周围养殖场私搭乱建、工业废水偷排偷放等现象严重,河水发臭发黑,“小时候从来没有下河洗过澡。”钟叶枝说,儿时下水畅游的梦想今天终于实现。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出生的麻三村村民萧镜洋,见证了华阳湖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小时候河水还比较清澈,后来周边建起了工厂,搭起了养殖棚,这才逼着大家逃离。”萧镜洋说,他年轻时打过工、做过苦力,虽然漂泊不定,但就是不愿待在老家。直到2013年,才正式成为了华阳湖游船上的一名船夫。

这一年,也是华阳湖重力治污的一年。在当地政府的全力整治下,围绕湖边的223个养殖场被全面清拆,158家污染企业被关停,并在湖的沿岸都种上绿植,共建成35公里水上绿道、42公里岸上绿道,生态整治一时间成为华阳湖地区干部和群众同心同力、心心念念的头等大事。

清空的工厂用地和养殖场用地,经过重新整治规划,用来发展集体经济和第三产业。以麻三村为例,通过出租旧厂房、新大楼等,2018年集体总收入1482万元,与上一年相比增长21.98%;纯收入1177万元,增长率30%。

“现在每个月5000多元的工资,年底家里每人还能拿到村集体10000多块钱的分红。”萧镜洋说。

家门口就业和创业的同时,还能享受优质的人居环境,华阳湖周边村民们的美好生活,对东莞人而言并不稀奇。如今,“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已经成为东莞人的追求目标。近两年来,东莞启动了580多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带动投资近千亿元。仅治水一项,2018年污水管网敷设达到1500公里,等于过去五年总量的两倍。

重民生:壮大集体经济
统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当麻涌华阳湖周边的村民正在为“租赁经济”而兴奋时,莞城罗沙社区的居民们则早早收获到“投资经济”的红利。

罗沙股份经济联合社于2003年至2006年实施村级体制改革时,由罗沙社区剥离出来的集体经济组织,也是东莞莞城区最大的集体经济组织。据该经联社理事长刘树祺介绍,罗沙经联社的总资产目前已经超过160亿元(不包含土地),与2003年评估总资产时的16亿元相比,整整翻了十倍。

“以前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厂房出租,但如今,我们已经向投资领域进军。”刘树祺给记者举了罗三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之路为例子作说明。

罗沙社区地处老城区城市中心,是典型的城中村。2013年,罗三经济合作社以新兴装饰材料城为试点,实施公司化运营,引入公司化管理,罗沙装饰城效益显著得到提升,收入平稳增长,每年增收稳定在5%左右。2018年光罗三经济社总收入就达3566.5万元,其中材料城总收入2233万元,占罗三经济社总收入的63%,全年人均分红为23600元。

罗沙,仅仅是东莞500多个村及社区之一。自1997年,东莞市人大通过《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正式拉开了全市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化管理的序幕。

“很多地方对于集体资产的管理,先前都是‘分光到户’;但我们不一样,我们一开始就是要统起来,以实现大家的共同富裕。”东莞市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欧达强表示,东莞为此出台了很多领跑全国的政策和举措,比如政经分离,给村里派驻财务和审计监管人员,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机制、成功研究开发“东莞村财”APP、推动农村集体资产在“阳光下”运行等等,同时探索搭建金融机构与集体经济组织对接平台,激发了农村集体经济强大活力,实实在在加快推动乡村振兴。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林江: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港珠澳三角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东莞从1988年的农业县到如今全球制造业强市,成绩可圈可点。如今,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产业和生态必须一体,环保治理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经之路。

如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在林江看来,东莞的集体经济不能仅仅只依托于租金收入,需要发展新技术、引进新产业。这其中,人才最为关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不只是让村民盖房子,这只是初级层面。再高一层,是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精神生活如何提高。东莞已经实现了‘富起来’,下来如何让农村‘强起来’是目标。”林江建议,东莞要提高村民对新经济、新产业的认识,未来要发展引进更多大学生,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工作,为农民做一些启蒙。大学生可以针对所接触到的新经济、新产业以及新技术,与村民们做一些更深入的交流。未来中国,提升产业的同时必须要提升消费,农村也具有强大的潜在消费力。

林江表示,中央对土地流转正在进行改革,东莞可以作为试点,一方面鼓励更多学子到农村来,同时也配合国家在农村土地流转方面的改革进行一些创新性试验。

数说成就

1979到2018这四十年,东莞户籍人口从112.04万上涨到231.59万,GDP更是从6.62亿元暴涨到8278.59亿元,40年翻了1250多倍,人均GDP则翻了近170倍。

规上工业增加值,也从1.33亿元增加到3904.57亿元,规上工业利润总额则从0.28亿元,上升到611.97亿元。

货运量:40年前为399万吨,去年达到17272万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从1979年的2.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2905.61亿元。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