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派记者 何晶
在外人眼中,他或许是个疯狂的人,只沉迷两件事:一是“和书有关的一切”,二是“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一切”。作家庆山(安妮宝贝)曾对他做了一系列有关古书的访谈结集成《古书之美》,他私藏的大量古籍令她无比惊讶。
他以一己之力收藏的古籍逾十万册,四部齐备,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他非科班出身,但却是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他的名字叫韦力。他身体力行诠释着什么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近日,“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研讨会在上海作家书店举行。研讨会由上海市作家协会指导,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作家书店协办。
本次研讨会上,气质儒雅的韦力身穿黑色西装端坐着,无论是他起身鞠躬还是落座发言,如果别人不说,外人很难发现他的左腿装了假肢。这个意外,是他在寻访历史人文遗迹时,不小心被石头砸中脚面所致。
2013年4月,韦力在河南安阳寻访一所古寺,不幸被突然倒塌的大石碑砸中左脚,因救治不及时,最终截肢,他不得不住院半年,重新练习走路。
这个意外并没有中断韦力追寻古迹的步伐,他对好朋友马未都说:“对我来说,眼睛最重要,手比脚重要,右脚比左脚重要,右脚还能开车。这样想,也就释然了。”也正是从这时起,韦力这个名字逐渐走入了公众视野。
韦力在现场回忆这十多年寻访历史人文遗迹的感受。1997年前后,某杂志刊发的一篇关于藏书楼的图文出现了错误,这让韦力产生了亲自认识藏书楼的冲动。那时互联网还不发达,韦力通过翻阅地方志查询线索,在朋友的帮助下确定了藏书楼所在地,再策划路线一一探访,五年多时间找到了古代藏书楼140余座。
“对古人的每一处遗迹做实地寻访,这是很难想象的行动,寻访之地有许多早已湮没无闻,经过探访才得以挖掘,还有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我用文字和数千张实景照片,留存古迹。”韦力说。
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陈徵说:“韦力先生在古籍典藏界声名赫赫,近些年韦力先生以一己之力,走遍大江南北。既有知名的遗迹遗址,也有不为人知的角落。他付出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多少次遭遇困难危险都没有让他退缩,令人感动敬佩。他以自己的足迹串起中华传统文化史上闪亮的文字,勾勒出中华古典文化的轮廓。”
陈子善教授也是韦力的老朋友,在他看来,在中国现在的古籍收藏中,韦力先生即使不是数一,至少也是数二。
“他又不是把这些东西私藏起来,而是尽可能把自己的收藏提供给社会。他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古籍传播是什么途径,到韦先生这一代,这个书是怎么流传下来的。在他之前,我没有看到其他人做这件事。比如最新出版的《觅经记》,一般传统的介绍方式是谈谈古籍的版本、注解等等。但韦力还谈到了他寻找这些古籍留存的痕迹,这很让人钦佩。”
据介绍,“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以历史上为中华文明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为线索,寻觅探访他们留存于今的遗迹,希求保存中华文明留在当代的样貌,传播中华文明,尤其是重新发掘那些为人所忽视部分。
目前,该系列已出版6部,包括《觅宗记》《觅诗记》《觅曲记》《觅词记》《觅文记》《觅经记》。每部配以善本书影和寻访实景照片插图,采用通俗读物与学术著作各取一部分的方式,用鲜活饱满的故事,和考据考证的严谨探究,带领现代读者走进传统文化遗迹。(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主办方供图
责编 | 郑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