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观察 | 课堂里,那双叫“AI”的眼睛盯着你
2019-09-09 17:46 羊城派 原创
在AI赋能教育的这场“战局”中,我们期待看到的是AI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对教育发展的推动,而非成为一双机械之眼,让AI变了味。

文/教育观察员 默默

随着科技的发展,AI在教育领域的运用愈发广泛,与此同时,各种问题随之而来。

上周,一张带有“MEGVII旷视”图标的视频监控图像在社交网络上传播。图中显示,两名在教室中的女生身边,显示出了相应的课堂行为数据,比如趴桌子、玩手机、睡觉、听讲、阅读、举手等次数均有显示,一时间,网络哗然。

大量网友认为,这样的技术不应该出现在课堂里。加上此前deep fake和ZAO等变脸APP引发的网络讨论,让网友对课堂的隐私问题进一步关注。

对于网上的讨论,处于舆论风暴的旷视觉得自己“有点冤”。他们回应媒体表示,这张图“只是技术场景化概念演示”,仅停留在技术展示阶段,并未落地应用。

旷视是一家什么企业?据福布斯中文网报道,8月25日晚,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成为包括商汤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等在内的CV(计算机视觉)“四小龙”中首个提出上市计划的人工智能公司。

自从推出首个人脸识别应用Face++以来,旷视科技越发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在7年中获得了9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70亿元。

从商业背景来看,旷视的技术力量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关注的是作为行业的技术领军者,当它们用技术为教育“赋能”时,它们需要设定的“边界”在哪里?假设网传图片中的技术,真的落地实施,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而言,真的是一个“必须且有意义”产品吗?

新学期开学后,不少学生发现,可以“刷脸”进校园了。首先在网络上引起讨论的是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新学期,校方在校门、图书馆和宿舍都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学生们对于“新款门禁”,接受度不错。有人表示,不再担心忘记带校园卡了,的确很方便。

这套“刷脸”打卡的系统,并不仅仅可用于“打卡”。据媒体采访该校保卫科人员介绍,这套系统不仅能对进入教室的学生进行全程人脸识别,还能监测到学生是否玩手机等行为细节。

关于这类系统,旷视也早有过相关介绍,目标所指是辅助教育:通过对课堂视频数据进行实时的结构化分析,反馈学生行为、表情、专注度、前排上座率等多维度课堂数据,辅助教学评估评价。

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教育之中。记者在腾讯云的智能教育解决方案中看到,当前AI主要在教学辅助、考试评测、内容管控、招生营销四个方面进行运用。对教师而言,主要使用人脸识别、文字识别、及其翻译、情绪识别等功能;在学习与测评领域,则用于口语测评、手写体英文识别、速算题目批改、智能阅卷等。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刘成林在之前一场关于教育与AI运用的论坛中指出,线下场景比线上场景要复杂很多,未来有很多技术需要我们深入开发,比如线下课堂上的教师和学生行为表情分析。但不管线上还是线下,都要真正理解学生真实的需求。

有网友就提到,“大学很重要的一课是学会自律,自己对自己负责,而不是这种东西。”“高科技可以管住学生上课不玩手机,管住学生上课不睡觉,但是管不住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在AI赋能教育的这场“战局”中,我们期待看到的是AI对教学效果的促进,对教育发展的推动,而非成为一双机械之眼,让AI变了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