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广东之潮州:千年文脉永流传
2019-09-01 08:07 羊城派 原创
跟随羊城晚报“空军”视角,一起发现南粤大地之美


▲羊城晚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大型全媒体报道《航拍广东》, 走进古城潮州

品读古城潮州,传承千年文脉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归容……”唐代大家韩愈描绘古潮州的名篇佳句,经历代传衍,至当代已然有了全新的注解:

这里,全市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木雕潮绣巧夺天工,潮剧潮乐绕梁坊间,古桥古街将古城景色串珠成链;

这里,高端陶瓷工业生产线引领产业升级,婚纱晚礼服风靡欧美名流,现代化食品加工产业、五金生产基地,为潮州注入勃勃生机……

传统与现代和谐共存,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这正是潮州,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

潮州一江两岸

潮州又称“凤城”,素有“海滨邹鲁”“岭东首邑”之誉,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起迄今1600多年,潮州一直是郡、州、路、府所在地。

潮州笔架山宋代窑遗址
潮州笔架山宋代窑遗址
潮州龙湖古寨
潮州龙湖古寨
潮州凤凰山
潮州凤凰山日出

厚重悠长的人文历史,“潮文化”的发祥地,给这座古老的城市镶嵌上华丽而不失涵蕴的外饰。

全市1345处文物古迹,包括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仅一条牌坊街,便串起开元寺、许驸马府、己略黄公祠、老城古民居建筑群、广济桥、韩文公祠等六座“国宝”级文物。

潮州老城
开元寺
许驸马府
己略黄公祠
龙湫宝塔
广济门城楼

走过独具特色的世界首座启闭式石桥广济桥,饱览“十八梭船廿四洲”胜景,穿过巍峨雄伟的广济门城楼,映入眼帘的便是广东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区。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
广济桥夜景
广济桥夜景

古城内街巷纵横有序,形成面积约1.4平方公里,揽括了“猷灶义兴甲、家石辜郑庵”等十条古街巷的太平街街区,是目前为止广东省唯一的一条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名街。

潮州牌坊街
潮州牌坊街夜景

人们徜徉于潮州古城,踱进潮绣、陶瓷、木雕作坊或大师工作室,领略潮州工艺的精巧匠心,沿街品尝地道的潮州小吃美食,随处可以邂逅上各种文化瑰宝,流连忘返。

潮州木雕
潮州金漆木雕

行走潮州,古城之内闲适惬意,古城之外车水马龙,既能慢条斯理喝着工夫茶,也能体会城市高效快节奏。

“慢与快”彼此交融,既是潮州这座文化古城优雅气质的体现,也是当代潮州在对标“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不断优化,干部群众“敢闯新路、敢创大业”的激情迸发出来的生动写照。

潮州功夫茶
制茶
潮州凤凰山茶园
潮州凤凰山茶园
潮州凤凰山茶园

品读潮州,会发现文化的精髓已深深根植入潮州的经济生活中,务实而睿智的潮州人始终贴紧文化为主线,努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相融合,“潮文化”成为了助推潮州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融合传统潮绣工艺技法和欧美地区时尚元素为一体的潮州婚纱晚礼服,在世界服装界声名鹊起,潮州成为国内外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出口基地,获得“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的美誉,婚纱晚礼服成为潮州出口创汇的重要商品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潮绣

在传统陶瓷工艺上推陈出新,潮州陶瓷走出一条“日用陶瓷艺术化、工艺陶瓷实用化”的发展之路,成为国内最大的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并被授予“中国瓷都”称号,陶瓷产业成为该市第一支柱产业。

潮州嵌瓷
潮州陶瓷

在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潮州鼓励传统艺术创新,引导民间传统工艺走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通过市场化运作,潮州木雕、潮绣、大吴泥塑等传统技艺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潮州古城区已有木雕工艺门市、作坊数百家,潮绣、木雕、手拉壶、泥塑等工艺品成为穗深收藏品市场的新宠。

广济门城楼夜景
潮州牌坊街夜景

潮州正在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近年来,潮州大力实施“文化+”战略,通过文化+产业、文化+城市建设、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扶贫等形式,促进文化和经济、产业融合,把文化产业打造成为经济新支柱,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

潮州西湖湖心亭
潮州西湖涵碧楼
潮州大桥
金山大桥
潮州韩江水利枢纽工程
高铁潮汕站
潮州一江两岸
羊城晚报《航拍广东》大型全媒体报道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以羊城晚报无人机队为主力
对全省21个地级市进行航拍采访
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大美广东
通过空中影像
为广东的青山绿水留证
为广东的朝气蓬勃留证
为广东70年来的发展成就留证
敬请关注!

来源 | 羊城派
题字 | 刘斯奋
出品人 | 刘海陵 林海利

总策划 | 孙璇 蔡惠中
统筹 | 蔡惠中 侯恕望
导演 | 宋金峪 梁喻
监制 | 宋金峪 梁喻
拍摄 | 宋金峪 梁喻 
后期 | 宋金峪 梁喻
文本 | 宋金峪
文字 | 王漫琪
配音 | 崔文灿
片头 | 杨奇
责编 | 吕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