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王敏
早已实现机械化大生产的广式月饼以独占鳌头的态势席卷全国。相比之下,玩味于手工制作的江南月饼难免有点独沽一味,甚至在南国有些寂寥。
好在今年记者在几家沪杭菜馆中发现了它的身影,终于让我们有机会去目睹江南月饼的制作过程。(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小小月饼背后隐藏秘密
说到苏式月饼,首先想到它的酥,宋朝诗人苏轼的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说的就是苏式月饼。据“流金岁月”的师傅介绍,苏式月饼对饼皮的要求很高,皮要酥不可硬,入口要香,因此要做出好吃的苏式月饼是机器无法完成的。
擀月饼皮是苏式月饼最体现手艺的地方。一块面、一块酥,包裹起来重叠、擀制、再重叠,这道工序便被称作“小包酥”。月饼的酥皮用猪油开酥,有30层之多,一层油酥一层水皮,需做到层次分明。
经过这道工序之后,苏式月饼的皮便具备了人们印象中那种“一口嘎嘣响、渣渣落满桌”的酥脆,而这一点也正是细腻的广式月饼所不具备的。
苏式月饼的馅料取自天然农作,红枣、核桃、芝麻、苔条等要从江南运来。这些看上去平凡单一的馅料,做出如此美味的月饼并非简单易事。从苔条研磨、火腿五花肉剁碎到小红枣的去核、筛皮、成团、熬煮等步骤,都需要师傅耐心细致地亲自把关。
素油炒香的馅料,带有明显的果仁清香,不选择蒸煮则不会让馅料带有蒸汽,达到入口即化的效果。
品尝苏式月饼有讲究
和其他月饼不同,相比冷吃,苏式月饼更适合热吃。虽然说冷吃不是不可以,但是无法充分体会它的美。
师傅表示,月饼刚出炉的时候最好吃,如果冷掉了,放入平底锅或烤箱正背加热,热透了后再享用,外皮香酥,内馅柔美。至于鲜肉月饼,应该现买现吃。
吃苏式月饼是个细巧活:腮下得有一掌摊开托着,否则一襟一地碎屑。偷闲之人,要上一盏茶,最好是发酵的乌龙,红红的浸在白瓷杯中。浅咬一口月饼喝一口茶汁,滤滤嘴,一洗如新,再换吃另一品种,又能吃出崭新味道,个性突出。
即点即烤蟹月饼
苏式月饼的起源,据说来自扬州,由于饼皮层叠酥脆,一咬便碎,被人呼为“酥饼”,传着传着又变成了“苏州”的苏。苏式月饼的饼皮在制作时加入了猪油,令其烤制时受热鼓起,层层分明。
成隆行的蟹月饼也是典型的苏式制法,由上海师傅人手起酥,在酥心里按照比例掺入蟹油和猪油,令饼皮带有浓浓的蟹香,饼色如满月金黄。要知道,成隆行的蟹油,可是师傅按照一斤油半斤蟹的比例,加入姜片每日新鲜炸出,味道特别鲜美。
制作时,师傅选择了更为麻烦的“小包酥”做法,先把酥心和水皮分割,再对应着裹上糅合起酥,合共会起出64层来,口感更为酥脆。
月饼的馅料,师傅选用了黑毛猪的五花腩和腿肉,再混合了现拆的六月黄蟹肉,另加入切碎后烘干的姜末和葱白,手打而成。这样制作出来的苏式蟹月饼,每天一早从上海空运而来。待客人下单时,师傅才会把饼胚取出定型,放入烤箱中焗制。出炉时,蟹月饼热辣香喷,咬一口,肉汁澎湃,值得一试。
鲜肉月饼流油掉酥
鲜肉月饼是地道的江南美味,对上海人来说,这是从小到大关于中秋的味觉记忆。
鲜肉月饼表皮是酥松的酥皮,内馅是鲜猪肉加上爽口的榨菜丝,咬上一口,丰腴的肉汁渗进酥皮,鲜香四溢!如此诱惑,怪不得每年金秋八九月,上海滩街头的人们,都会为自己所心仪的鲜肉月饼大排长龙。
“宴江南”的鲜肉月饼,选用优质的土猪肉,坚持以传统手法制作,每批都是现做现烤现卖。
新鲜出炉的鲜肉月饼,外皮酥松,馅料有爽口的榨菜丝和精心调配的卤汁,一定要趁热吃。吃时微微有些烫口,一口咬下去,松松的酥皮即掉,肉馅的汁水渗进口中。
除了咸鲜的鲜肉月饼,店家还推出了桂花豆沙月饼,用来满足甜派的需求。桂花豆沙月饼采用红豆制成甜香豆沙,再加上江南的桂花作为点睛之笔,与广式豆沙月饼相比,多了一份优雅脱俗之气。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