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詹青
走在今天的杨箕村,你肯定想象不出,当年在这里,一个25平方米的房间可以挤下12个以收捡垃圾、旧货为生的兄弟,他们昼夜轮流作息,为的是能让每人都有床位睡觉,400多家商铺蜿蜒其内,4万租客蜗居其中。
今天,这里已经变声为高大上的楼宇、繁华的商场、整洁的街区、能摆超级宴席的祠堂以及每年喜洋洋的龙舟赛……新旧和谐,欣欣向荣(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真让人感叹,广州真是一个颇得禅宗三昧的城市,天地物华、四季轮转的南国气象,所有的一切都可以被一锅老火靓汤炖成齿间让人回味的美妙滋味。
城市更新的“广州经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我们发现、城市更新虽然不仅是房地产,但也离不开房地产。开发商,是其中一个最备受争议的角色。
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财政吃紧的政府部门需要开发商参与旧城改造,大拆大建成为这段时期的主要特点。由于逐利的天性,不独是市民,就算是决策者,都对这个“狠角色”心有戚戚焉。于是,从1999年起,广州对开发商划起“红线”:一纸“旧城改造不让开发商参与”禁令出台,开发商不得其门而入。
在随后的岁月里,主政者把更大的热情投身到新城建设中。“东进、西联、南拓、北优”,城市建设热浪滚滚,挟风雷之势扑面而来。拉开城市骨架、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城市环境,成为这座城市更为迫切的命题。
随着新城格局拉开步伐的进一步加快,老城改造、城市更新的重要性也得以进一步提升。而开发商将有何作为?他们会以怎样的角色和身份参与?这又将是我们急需关注的一大命题。
事实上,困惑也许并不局限在政府层面,开发商也在寻求角色定位的转型。
简单的大拆大建显然已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单会盖房子、卖房子显然技能太低,早就玩不转了。
从城市与人、社会、历史、文化这种软性指标与开发难度来看,城市更新也许并不是房企的首选,但要参与到楼市的下半场,开发商别无选择。
我们期待开发商在城市建设的下半场能实现更华丽的角色蜕变(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派
责编|邓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