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把第一次给了《花城》的作家,齐聚一堂共忆文学处女作
2019-08-19 17:12 羊城派 原创
《花城》杂志圆了多少人的文学梦?

文/羊城派记者 朱绍杰 实习生 郑晓欣

8月18日下午,由花城出版社举办了“《花城》创刊40周年特别策划:‘《花城》首发’名家分享会”于南国书香节一号会议室举行,名家荟萃,星光熠熠。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著名作家东西、虹影、艾伟,花城出版社编审、资深出版人林宋瑜等。

《花城》杂志创刊40周年,一直支持具有真正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支持创新;重实验性但反对刻意的另类,重可读性但反对流俗和平庸,不断推出文坛中间作家的重要新作,并时刻关注新人的创作动向,为中国文学推出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著名作家。

很多作家的处女作、代表作皆首发于《花城》杂志。如东西的代表作《耳光响亮》首发于《花城》1997年第6期,虹影的《康乃馨俱乐部》首发于《花城》1994年第6期,艾伟的《越野赛跑》首发于《花城》2000年第3期。

“花城”首发系列旨在致敬首发于《花城》杂志的当代文学名篇佳作。这些作品经过时间的考验,得到了文坛与读者的充分认可;系列丛书体现《花城》兼收并蓄多种风格、流派,展现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和风貌,引领风气之先。

在活动中,作为《耳光响亮》《康乃馨俱乐部》《越野赛跑》首发责任编辑的资深出版人林宋瑜,和作家们一起回忆讨论作品诞生的背景、创作的历程以及未来的创作方向。令几位作家和读者惊喜的是,林宋瑜拿出了当年与作家们的通信,上面记录着作家们创作的心路历程,弥足珍贵。

东西:回忆那时的青春

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作家东西分享了他和《花城》的故事。他认为他当时的创作风格和《花城》上世纪90年代“先锋”的风格不谋而合,都充满了青春和激情,因此他才选择了《花城》。

他认为那段回忆不仅代表着他写作的起步,也代表着他美好的青春时光,他将自己创作上的三个“第一次”都献给了《花城》:第一个笔名的命名,第一个长篇小说的发表,第一个散文集的发表。他在《花城》发表了处女作《幻想村庄》等,还有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者在改编为电视剧之后也广受好评。

《耳光响亮》体现出东西诙谐机智的反讽与细致缜密的写实,作品力图在芸芸众生之间探测精神的深度,谱写60后跌宕起伏的成长史,触碰整整一代人迷惘的心灵记忆。

虹影:我要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在分享会现场,在虹影创作初期就担任虹影的责任编辑的林宋瑜朗读了虹影给她写的部分信件,提到了虹影对自己作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著名作家、诗人虹影则是表达了自己对《花城》杂志的感谢,并称自己一生文学开始的梦就是和《花城》联系在一起的。

在讲到自己的创作故事时,虹影认为到了异国他乡后,外国的思想文化给了她很大的冲击,让她重新思考了自己的成长乃至女性的成长。

她还提到她的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表现的正是她自身出身在贫民窟的困境:在那里,没有洗澡、上厕所的地方,破旧的房屋下一切都是裸露的,这对女性来说是很可怕的一种体验,也会给女性带来一种对生存的困惑。

而她正是带着对女性境遇的思考进行写作,并且在之后的创作中逐渐尝试着跳出性别,对世界有了更多更深入的看法。

虹影在《康乃馨俱乐部》中把个体经历与超验体验巧妙糅合,展现令人惊讶的叙事风格,带有强烈的玄秘色彩,将两性战争展现得淋漓尽致,对男权中心主义社会建构的政治、历史、道德等方面进行颠覆,毫不妥协,被誉为一个无限开启的女性白日梦世界。

艾伟:我们经历了两个时代

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当代著名作家艾伟在分享会中提到了他在《花城》发表他的处女作《少年杨淇佩着刀》,并且开始创作的故事。他觉得很“艾伟”是一个很幸运的名字,而也正是在《花城》,艾伟开始了他的文学之路,并且得到了很好的结果。

艾伟还提到,作为一个60年代作家,他认为他们和80年代、90年代作家的精神背景是完全不同的,他们经历了“两个时代”:一个是完全政治化的时代,一个是完全市场化的时代,看似互不相关,实则有着深层的联系。

他认为这种独特的体验促使他本能地关注着这二者,并且在《越野赛跑》等作品中有所表达。他提到他很重视自己和自己所经历的时代之间的关系,《越野赛跑》也正是在现代的框架中才写作出来的。

艾伟的《越野赛跑》则充满孩子般灿烂的想象力和放纵,把现实当成神话,把苦难当作狂欢。小说文本打通现实与幻想的界限,是一次超乎寻常的寓言化书写,审美诗性的复苏。

无论东西、虹影、艾伟,还是很多其他作家,他们从《花城》出发,文学创作不断突破自身,包括在表现形式和精神领域的探索,走向更广阔、更不拘一格的境界,也获得更多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在名家分享会上,读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各位作家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在一位读者提到人在世界中是孤独的,所以需要文学时,艾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人确实是孤独的,但是文学确实也可以抵御孤独,它是许多人之间的纽带。

在被问及在许多评奖活动中,中原文化主导的作品更有优势的情况时,东西则认为作家和读者都不应该太过在意这个问题,而要相信有时候“边缘”产生的作品反而更能写出陌生化的、好的作品。(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