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树叶绘画、用泥做雕塑...广州青年艺术家们为乡村孩子点亮艺术教育的灯塔
2019-08-12 20:19 羊城派 原创
让美术教育播撒出希望的种子,让审美改变孩子人生

文/图 羊城派记者 符畅 通讯员 陈雨晴

“志愿者哥哥姐姐,我们会想你们的!希望你们再来教我们画画!”清远市连南县大麦山镇的中学生小常(化名)说。2019“与爱对画·夏令营”顺利结营了,孩子们都很舍不得。

8月5日至10日,许钦松创作奖历届获奖青年艺术家代表、灯塔计划2019暑期支教志愿者和尚品宅配员工志愿者们,联合为当地65名乡村儿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艺术支教。

该活动由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启萌计划(少儿艺术启蒙计划)、广州市灯塔计划青少年发展促进会、爱德基金会、广州市社会服务发展促进会、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爱尚计划·爱上学等机构及项目携手发起。

其中,灯塔计划2019暑期支教志愿者项目招募的大学生团队,自7月中旬起在当地开展服务,将持续约1个月时间。

带领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艺术

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曾获得2016年度许钦松创作奖三等奖的青年艺术家付韵婷是此次的支教老师之一。她带领着5年级以上的孩子在校园周边写生。“艺术从生活中来”,是付韵婷在每节国画课中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一个理念。

青年艺术家付韵婷带小朋友户外写生

她表示,比起一味地临摹,走进大自然,更能让孩子们产生绘画的兴趣。而在另一边,青年艺术家曾旭芬则带着5年级以下的孩子来到操场附近寻找泥巴,一起完成当天的泥塑课。

青年艺术家曾旭芬带小朋友上泥塑课

起初,几个低年级的小孩看着泥巴无从下手,满脸的挫败与失落。曾旭芬在一旁耐心地鼓励他们,同时动手实践,指导他们如何让泥巴变干,从而更好地捏成型。在曾旭芬的引导和其他志愿者们的共同协助下,孩子们渐渐进入状态,并产生了兴趣。

孩子的泥塑作品

一堂课下来,有的捏了花,有的捏了雪人,大家都心满意足地和自己的作品留下一张张合影。

比起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在“与爱对画·夏令营”的课堂中,这些支教志愿者们之于孩子们更像是亲密的朋辈与兄长。孩子们也更喜欢称呼志愿者们“哥哥姐姐”,而不是老师。虽然彼此相处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志愿者和孩子们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有些孩子还会主动来关心志愿者是否适应在大麦山的衣食住行。

志愿者:“虽然辛苦,但一切付出都值得”

在活动中,志愿者也收获颇多。来自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教育专业的吴金珠说,“很多孩子都很愿意向我们讲述自己内心的想法,开心的与不开心的,我们和孩子们就像朋友一样,一起成长。”

灯塔计划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的刘广源分享道,自己曾经为了上好一堂课,备课到凌晨一点多。虽然辛苦,但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小朋友在用树叶和水彩绘画

“下乡2个多星期了,从招生到开营,到这些天跟孩子的相处,真的很开心,特别是跟孩子互动玩游戏的时候,看着他们开心笑你也会跟着笑。跟孩子熟悉后他们也会依赖你,比如课间的时候会爬上你的背、抱住你,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觉得很不一样。”

刘广源说,因为自己也是来自农村,对农村的孩子和家庭情况深有感触,所以会更希望他们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暑期很短,或许我们能做的有限,但如果能给到他们陪伴,我就觉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让乡村孩子也拥有艺术教育

谈及活动的初衷,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许钦松艺术基金会理事长许钦松表示,当下教育,对人基本素养的培养往往侧重于知识水平与健康体魄的素质教育等方面,而忽略了审美能力的培养。

因此,许钦松艺术基金会希望通过乡村美术教师培育计划、少儿艺术启蒙计划等项目实施,一方面支持提升乡村美术教师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为城市及乡村的孩子提供更趋公平及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计划,让美术教育播撒出希望的种子,让审美改变孩子人生。

许钦松自己也曾是乡村教师,在他刚毕业的时候,曾担任过2年的乡村语文、美术老师。“在学校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我觉得美确实是每个人所必须的,像空气和阳光一样重要。提高乡村美术教育水平这个事情,还是得加把劲,这也是我始终坚持的梦想。”

他认为,乡村暑期支教是乡村美育教育的良好补充,有助于让孩子们拥有公平而有质量的艺术教育。(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