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羊城派记者 甘韵仪
由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策划、主办的“艺术关爱留守儿童”系列展览之“乡村美术教育的现状与思考”展览开幕式及座谈会近日在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举行。展览将持续到6月10日。而展览的背后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五年接力艺术关爱留守儿童
早在五年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与广东中烟联合发起了“艺术关爱留守儿童”文化公益项目。五年来,持续组织艺术家深入一线对留守儿童进行艺术培训,发动艺术家和留守儿童一对一通信,给孩子们捐书、建立艺术书架,建立“留守儿童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强化线上+线下教育以提高艺术关爱留守儿童的覆盖面,为留守儿童们举办展览并邀请留守儿童们来广州参加开幕式……
此外,还组建了留守儿童艺术导师团,成立了留守儿童画院,也正在编辑、出版中国第一本面向留守儿童的审美启蒙读本。今年初,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成立了“乡村美术教师讲习所”,第一站,走进了河源龙川,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协助。四月份,组织艺术家、资深美术教育专家们为当地乡村美术老师进行了系列培训:广州美院教授马文西讲授艺术欣赏,艺术家郭莽园、王秋奇、冯功乐现场作示范,专业少儿培训老师讲授“如何上一堂有魅力的美术课”……
培训现场气氛热烈,授课教师无不被当地乡村美术教师求知若渴的热情深深打动。五月初,又赴龙川,为乡村美术老师进行为期一天的“美术教育思维导图”训练,也对乡村美术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访谈、调研。这次展览展出了此次调研的成果,以及对龙川美术教师进行培训的内容和成果,展览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文档、图像、视频等。同时,也邀请了当地的美术老师代表5人,参加展览开幕式和座谈会。
整合资源扛起“艺术关爱留守儿童”旗帜
“我们期望通过本次展览,将大家对乡村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呈现出来,并链接社会各界的力量,更好地推动乡村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次展览策展人、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赵旭虹说。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管委会副主任、羊城晚报社副社长李宜航表示:“我们持续推进艺术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既源于社会的需要,也是媒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公益心使然。
为此,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五年来做了大量工作,接下来将以留守儿童画院为基地、以留守儿童审美启蒙教材为抓手,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多方资源,把规模做大,把质量提高,毫不犹豫扛起‘艺术关爱留守儿童’这面旗。”“艺术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另一发起方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区广安表示,这次“艺术关爱留守儿童”研讨会的主题是关注乡村美术教师的现状,这也是“艺术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更加深化、更加接地气、更加“四两拨千斤”的表现。“将乡村美术教师们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艺术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非常重要。这个活动是在广东省慈善总会的关心、支持、指导下推进的,也得到了教育部门、民政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我们希望今年的行动,能够将关爱的对象、覆盖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让乡村美术教师有更多展示机会
“我一直以来非常尊敬美术老师,在我的成长经历里,也得益于我的小学图画老师袁伟强老师对我的教育,至今在我的画室里还挂着他的照片。在人生历程中,美术老师对于一个人心灵的启迪,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孩子们的培养,离不来两个方面:一是科学,二是艺术,二者缺一不可。”区广安还以一个画家的身份谈及了对艺术教育、乡村教育的感受。
广东省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容锡宏充分肯定了羊城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和广东中烟联合发起的“艺术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几年如一日坚持做这个项目,非常有意义,该行动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并对“艺术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期待:希望将《中国留守儿童审美启蒙读本》教材编辑好、发行好,让更多的留守儿童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教育,同时希望建立长效机制,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延伸到周边的省份。
广州美院关工委副主任胡川妮认为:美育是一种审美感知以及创造能力的素质教育。过去不太重视,但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温饱解决了,就要求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提高人的素质就要加强美育。审美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要通过培养,训练,通过感受认知获得提高。“艺术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可谓功德无量。
乡村美术教师代表、老隆镇第二中心小学美术教师叶均正表示:“非常感谢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组织艺术名家、艺术导师赴龙川给我们带来珍贵的培训机会,让我们跟上时代,为我们的教学注入源头活水,老师们的授课,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也令我们非常震撼和感动。”
据悉,展览将持续到6月10日(节假日闭馆)。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