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派记者 何晶
8月11日,国内最大的泛心理学平台Knowyourself(以下简称KY)创始人钱庄与主创夏超携新书《长大了就会变好吗?》,在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举办首发签售会,主创团队与读者现场分享了这本书的创作历程。
2017年,KY团队推出了第一本书《所以,一切都是童年的错吗?》,聚焦“原生家庭”话题,成为当年豆瓣年度心理学十佳书籍。新书《长大了就会变好吗?》讨论的是“成年初显期”——成年但尚未完全独立的年轻人,在碰到感情、就业、婚恋、情绪等问题时,该如何“自救”?
夏超坦言,这两本书触及的都是沉重的话题。KY团队希望通过一篇篇文章让读者们理解:“自我是流动的,只有关注自己的内心,拥有拥抱变化的心态,我们才更有可能具备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能力。”
什么是“成年初显期”?
新书在序言中提到,18至25岁也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时候。“上一代人,在18-25岁期间,通常已经完成了婚姻/家庭、事业的选择。这个阶段对那时的人们来说,只是一个简单的、进入稳定的成人角色的过渡阶段。他们很少(或者延后了很多年才)体会到我们这一代人在这个时期里经历的挣扎和阵痛。”
“我们面临的情形则完全不同——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婚姻和生育年龄普遍推迟到了25岁以后。在校读书的时间增长也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社会变化之一,大学毕业后接受更高程度的教育变得越来越普遍。成人期该做出的许多承诺和责任都被推迟了,而从青春期开始的、人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和实验,则持续开展。事实上,对这一代人来说,在成年初显期,我们对于自身角色的探索要比青春期更加剧烈。”
文中提到,接近30岁的那几年,也就是成年初显期向成年早期过渡的几年里,混乱、不稳定的状态才会得到缓解。人们通常在25-30岁间会做出对自己的一生产生有持续影响的决定,比如伴侣的选择、事业道路的明确等等。在成年初显期,我们主要应在三个方面完成自我身份的探索:爱、工作和世界观。
与此同时,成年初显期的自我探索并不总是愉快的。对于爱的探索可能以失望、理想破灭、被拒绝为结局。对于工作的探索可能以无法找到理想的工作为结局。对于世界观的探索可能带来对儿时信念的颠覆。
这也是一生中最孤独的时期。在成年初显期,年轻人对自己身份的探索往往是独自开展的。他们已经不再有原生家庭的日常陪伴,但也还没有组建新的家庭。
年轻人如何摆脱内心困境?
钱庄认为,心理学是一种可以借助的工具,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掌握追求幸福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重要的并不是由谁来给出答案,而是提出重要且正确的问题。比如:我想过上好生活,但我现在无法摆脱焦虑,怎么办?错误的问题是——你为什么过成现在这样?正确的问题是——你认为什么是好生活?
新书中有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如何才能跳出心的困境——停止煎熬的方法,是不再对抗。具体怎样做呢?首先,学着注意和表达想法和情绪,把自己的感受、回忆、内心冲动等写下来。然后,通过对比自己的想法和真正的现实,人们可以避免将两者混淆。再试着找出自己是否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试着把这些标签都撕掉,接纳不同层面甚至自相矛盾的复杂的自己。最后,可以试着为自己的受苦找到意义。
在现场提问环节中,当被问及“如何才能摆脱无法自行解决自己的内心困境时”,钱庄坦言,许多人之所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因为当我们作为客体去旁观别人的内心困境时,我们不会存在任何的期望与幻想,但是当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因为期望和幻想的存在,导致我们失去了对真实的判断。“真实”其实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疗愈的起点,如果你能够发现真实,那一切的问题终究可以找到答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