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增城三星村丝苗米基地开镰
2019-07-18 11:29 羊城派 原创
为建设美丽新乡村,今后三星村将以1000亩丝苗米的种植面积,结合企业、集体、农户三方面共同打造国家级丝苗米基地

文、图/羊城派记者 宋昀潇
实习生 李华诗 通讯员 刘镇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摆,新谷的芬芳扑鼻而来。7月17日上午,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新镇“乡村振兴.幸福三星”开镰节活动在三星村丝苗米基地正式启动。

此次开镰节是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一,现场通过绑禾杆比赛、割稻谷等多种方式,为来宾和群众呈现出了“稻花香里说丰年,锣鼓震天庆丰收”的丰收景象。

土质肥沃山溪灌溉
丝苗米年亩产千斤

群山环绕,溪水绵延。艳阳似火的七月正是三星村丝苗水稻收割的时节。

记者循着风中的稻香味来到到田地里,放眼一看,两辆收割机在一片黄澄澄的稻田中来回穿梭,大滚轮压向稻穗,翻飞的谷粒和稻秆扬向天空。

收割机收割稻谷

这是三星村丝苗米的春稻,秧苗经过三个月的培育已经长成半人高的稻田。

本次开镰节活动会场就设立在这片稻田中央,黝黑色的土地松软湿润。农户开着收割机在会场左侧收割稻谷,右侧立着三面大皮鼓,分别撰写着“庆”“丰”“收”三个大字,现场洋溢着丰收的喜庆气氛。

农户群众庆贺丰收

三星村从去年开始全面推广丝苗米水稻种植。村里目前共有 1400人,共有1642亩农耕面积,建立12个合作社。在500多亩稻米田中,今年耕种丝苗米大约300亩,共六七十户,约100人参与其中。

按照不同的水土环境,村里平均亩产约300斤,批发价10元一斤,亩产值约3000元。丝苗水稻一年两收,农户平均年产值约每亩6000元。

市民体验收割

“亩产700斤湿谷,晒干后大概有500斤,一年两造,产出1000斤基本没有问题。这里的环境好,土质营养丰富,水质好,都是用山上的溪水来浇灌,丝苗米才会这么好吃。”

三星村农户陈先生从去年开始种植丝苗米,一亩余地供一家人吃绰绰有余,多余的米会被朋友或者村里收购。

据悉,增城丝苗水稻自明代就有栽种,距今已有约400年历史。相传取名“丝苗”是因为禾苗幼细如丝,米粒身段苗条。以其米粒洁白晶莹,似玻璃质,油质丰富,成饭香气浓郁、口感软滑而驰名岭南,饮誉海内外。

未来千亩种植面积
打造国家级丝苗米基地

在现场,三星村还与华新集团签订三星村丝苗米基地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三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赖俊达表示,为建设美丽新乡村,今后三星村将以1000亩丝苗米的种植面积,结合企业、集体、农户三方面共同打造国家级丝苗米基地。

从去年开始全面推广种植后,三星村丝苗米的市场反应比较好,村里种植面积从去年的100亩增加到今年的300亩。

三星村常务副主任钟伟昌表示,今后将丝苗米品牌做大做强,依托三星村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以乡村文体旅游为思路进行整村发展。

据了解,此前三星村民普遍种植其他品种水稻,产量低,销售渠道和市场价格不理想。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人外出打工,农户的年龄逐渐增大,土地闲置得比较多。

在村集体、镇政府的支持下,村民将地承包给村长,全面推进三星村丝苗水稻种植,建立和完善绿道和水泥路等配套交通设施,全面打造三星村美丽乡村。

三星村支部书记方清向记者表示,从去年开始,三星村的绿道村舍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村民们的文娱活动自此有了场地,“三星村的未来,是实现乡村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精品乡村。”

三星村所在的中新镇,正是以文明实践引领,助力乡村振兴。发动“新乡贤”积极参与文明实践,让文明乡风吹遍美丽乡村。

此次的开镰节,更是作为增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加强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助力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