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垄头,为乡村建设“把脉开方”
2019-07-12 23:02 羊城派 原创
农村垃圾处理、乡村道路建设、特色扶贫产业建设等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

文/羊城派记者 周聪

“扶贫工厂促进了多少贫困户就业?”

“产业造血扶贫采取什么模式?”

“在改善贫困村居住条件方面情况如何?”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前往肇庆对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展开调研。调研中,代表们深入田间垄头“把脉开方”,为美丽乡村绘就“富春山居图”建言献策。

其中农村垃圾处理、乡村道路建设、特色扶贫产业建设等问题成为代表们关注的焦点。在调研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在汇报中表示,下一步,广东将突出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工作重点,突出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和村貌提升整治重点,确保村庄清洁专项行动取得成效。同时加快推进生态宜居魅力乡村示范项目建设,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
2020年广东全县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代表声音:村里垃圾收集后如何处理,成为新难题

清灰瓦、白壁墙、竹栅栏、鹅卵石、绿庭园……当调研组一行走进横山镇罗锅口村,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和竹海景色让人心旷神怡,历史悠久的罗锅老街独具特色,老房子改建而成的民宿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村前依傍绥江,与竹海大观中心景点隔江相望,与海心洲忘忧岛板桥相连,寨后绕竹林,可登观竹亭,茫茫竹海尽收眼底。村落婉如游龙,村中别墅式建筑群与临江古街形成今古对比。

在调研中,农村生活垃圾和人居环境成为代表们颇为关注的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大的痛点就是“垃圾围村”问题。

不少代表表示,环境整治是要花钱的,很多村庄都是在集体经济不太强的地区,所以会有困难。

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下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温艳嫦告诉记者:“要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农村的垃圾问题就一定要得到解决。”据温艳嫦介绍,自己所在的村子在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方面,目前由村民自筹资金扫地、运送垃圾,每人每年都会出20多块钱。

虽然垃圾能及时处理,但村里垃圾收集起来以后,如何运送或处理,反而是成了一个新的难题。“农村不比城市,没有大型的垃圾处理厂。”温艳嫦说,如果由村里自己集中运送,每年需要将近5万元,对村里的资金有新的挑战。“希望政府和上级部门可以多投入一些资金在这一方面。”

记者了解到,接下来,广东将突出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工作重点,在完善开展夏季战役的同时,及时启动秋季、冬季战役,突出厕所革命、垃圾污水和村貌提升整治重点。特别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广东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2020年前实现全县域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100%。

关键词:精准扶贫
产业扶贫年均带动贫困户70.4万人

代表声音:产业扶贫项目首先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去石、烘干、剥壳、冷榨、过滤等环节一气呵成,在自动化现代榨油机发动运转下,“古法新制”的广宁山茶油缓缓流出。

在肇庆,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农村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重点了解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的新进展新成效。

肇庆市委副书记张广宁介绍,近年来肇庆重点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通过高要南药、四会沙糖桔、广宁油茶、德庆贡柑、德庆南药、封开杏花鸡、怀集丝苗米、怀集蔬菜等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截至目前,当地累计建立镇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和基地310多个,推进到户产业扶贫项目3.9万个,带动1.45万贫困户发展生产。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肇庆产业扶贫项目只是广东精准扶贫的缩影。

据广东省扶贫办统计,2016-2018年,广东年均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3.27万个,年均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相对贫困户70.4万人。

全国人大代表李小兰在产业扶贫项目调研时显得格外用心。作为云浮市罗定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兰对产业扶贫有着自己的一番思考。“产业扶贫项目首先要考虑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李小兰告诉记者,项目再好,如果不可持续,就只是面子工程,无法为当地村民带来长远收益。

“现代农业产业办得风风火火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让贫困户获利,也是我此次参与调研的目的之一。”对此,工作人员向全国人大代表们介绍说,此项目采取合作种植和回收产品的模式发展油茶订单农业,通过垫支种苗款、免费送化肥、免费提供种植技术指导、保底价回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参与,并约定保底价回收。在察看肇庆的扶贫项目后,李小兰表示:“回去后我们也要借鉴广宁延长产业链的方式,扩大村里牛蒡产业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派
责编 | 谢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