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乘车优惠不再量身高,福利均等更显公平
2019-07-15 15:34 羊城晚报 原创
以身高免票,并不是福利无偿分配的逻辑,而更像市场化的差别定价逻辑

文/然玉

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道路运输价格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城市公交、长途客运的儿童优惠乘车政策将从“量身高”转为“看年龄”,6岁以下儿童可免费乘车,6岁到14岁的半价。但对于未携带有效身份证件的,还将以身高为判定标准,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旅客出行和经营者执行。(7月14日中新社)

资料图/羊城晚报记者 沈婷婷 摄

儿童乘车优惠由“量身高”转为“看年龄”,这一政策调整并不令人意外。此前,公众关于“按身高免票”的吐槽由来已久,尤其几起典型案例的爆出,更是一度引发了巨大争议。在具备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民意铺垫之后,改变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要知道,公共规则的设计与优化,从来离不开其适用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相关职能部门从善如流,这是寻求“最优解决方案”的必要姿态。

根据身高免票,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按照原来的政策,“低于1.2米可不购票”,可实际上,随着全民营养健康状况的快速改善,儿童的身高也呈大幅增高之势。在此背景下,1.2米的免票身高线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现状,其将大量“高个”孩子排除于福利之外,显然并不公平。事实上,不少城市早就意识到了其中弊端,并采取了“提高身高线”等措施,可这终究治标不治本。

公开数据显示,从1992年到2002年,全国六岁的城市男性儿童平均身高增加了4.9厘米,到2012年又增加了3.7厘米,达到了1.2米。原先的所谓“1.2米身高线”更接近于一个统计学意义上均值,其自然无法保证“免票优惠”的充分、完全覆盖。从本质上说,“量身高免票”就是个历史遗留产物,是过去儿童身份信息登记、核验不便之下的“权宜之计”。只不过,后来习惯成自然,存在久了,也就成了“合理”。

其实细想开去,所谓“量身高免票”,根本就毫无道理可言。儿童免车票,作为一项公共福利,最重要的就是均等、无差别的分配——只要是年龄段内的儿童,就可以享受这一优惠,这与个子高矮本就没有关系。以身高免票,并不是福利无偿分配的逻辑,而更像市场化的差别定价逻辑:个子高的儿童,由于占用了更多车厢空间、消耗了更多的运力资源,故而有理由要被收取票钱!?

除了年龄,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条件,可以用来作为“儿童免票优惠”的筛选标准。“身高线”的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过往我们对于“公共福利”内在属性理解的不到位。随着“量身高”转为“看年龄”,原先的公共歧视风险以及客观上所带来分配不公问题,或许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魏礼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