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自信则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厚根基所在,这也昭示了党在新时代坚定政治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勇气与担当。
民族复兴的方向选择:党员干部要树立政治意识,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道路自信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840年以来,不同阶级和阶层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实践证明,封建官僚们进行的所谓自强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改良运动,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想在中国实行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方案,都先后在近代中国一一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首先需要全体党员树立政治意识,把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全体党员要有大局意识,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体党员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还要树立核心意识与看齐意识。中国共产党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领导核心,全体党员只有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向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才能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
民族复兴的理论指引: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定理论自信内在地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也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实践都是在各自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是,不论洋务派“中体西用”宗旨下的“师夷长技以自强”,还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托古改制”理想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改良,再到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学说下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探索,都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证明了指导他们实践的理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无法指引中华民族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才焕然一新。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就在于“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其实,从1938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就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断验证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同时,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以前所未有的理论勇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中国道路选择的历史之问给出了中国方案。所以,中国共产党是最有底气坚定理论自信的政党。中华民族正处于走向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要求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习近平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要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就需要全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时刻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全党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保证全体党员从民族复兴理论指引的高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民族复兴的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要求全体党员站在民族复兴制度保障的高度增强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并且设计了更具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制度蓝图。此后,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世界范围内所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都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理论设计和论证,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则实现了向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跨越。然而,面对1989—1992年间的苏东剧变,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疑纷至沓来。如弗朗西斯·福山则借此抛出“历史终结论”,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简单彻底的否定。福山认为,“资本主义与自由民主的现代体制已经超越了历史和意识形态矛盾”,人类社会已没有向更优越的社会制度进化的可能,历史已经终结。然而,福山错置了苏东剧变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因果关系。苏东剧变并非因为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所致,而是因其在探索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探索。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不渝地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其能更快地推动生产力发展。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现实基础。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共产党坚定制度自信的最有力的理由,坚定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因此,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就要求全体党员站在民族复兴制度保障的高度增强核心意识和大局意识,坚决做到“两个坚决维护”,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从而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还需要全体党员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大局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社会朝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方向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文化自信意涵了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现实要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更为基础的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精神动力。
纵观世界文明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交相辉映,然而延绵至今、从未断绝的只有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更是推动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传承,早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肌理,并且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基因。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先进性深植于自身承载的价值理性之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内核,其价值理性决定了它最终的价值旨向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和群体之间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基于根本利益一致性而抽象、升华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成为整个社会共认的价值准则。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历史,不难发现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等重要的历史转折之所以能够平稳过渡,归根到底都是我们所特有的一套价值体系为社会转型提供了坚实的价值认同基础,以强大的价值凝聚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探索、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其价值旨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者和践行者,站在社会价值制高点上,就是要理直气壮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交往领域,为改革发展凝聚价值共识,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坚定明确的价值引领。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员干部要站在民族复兴精神动力的高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则意涵了全体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的现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从民族复兴的大局出发,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中更为基础、更为深厚、更为广泛的自信,也是最为根本的自信。强化政治责任,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要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统一全党思想、凝聚社会共识,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是伟大梦想的依托、伟大事业的根基在于伟大工程——党的建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实现复兴的梦想。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就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体党员干部要立足于中华民族复兴大局,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看齐意识,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看齐。通过树立“四个意识”,全党才能有力地统一意志、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来源 | 人民论坛网
责编 | 张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