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在守正创新中越走越宽广
2019-07-02 15:35 人民日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作出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开辟的人间正道、走出的创新之路。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并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活力。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创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理论逻辑,既包含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研判,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科学阐述,又包含对未来美好社会状态的科学构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和必然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社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起新型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让最广大劳动者成为主人的社会。通过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等新的社会所有制形式,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通过实行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跳出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是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立和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这些基本原则,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赋予科学社会主义鲜明的中国特色。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揽“四个伟大”,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等等。这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的时代特点作了新的发展,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道路的成功开辟和不断拓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更是社会主义的胜利。正是中国道路的守正创新,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使世界上正视和相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越来越多。

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走向现代化是20世纪以来的时代召唤,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时代体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迅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集全社会之力建设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设“四个现代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致力于建设小康社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但如何实现现代化需要各个国家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探索。现代化不是“西方化”,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东施效颦。西方国家通过殖民与掠夺走向现代化的模式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可能复制也不会重现。一些国家照抄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搞得国家大乱、元气大伤,甚至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附庸。中国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加快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战略定力,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

近400年来,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但这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日暮途穷,愈演愈烈的资源枯竭、生态退化、气候变暖就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敲响的警钟。现代化与绿水青山不能顾此失彼。我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丽”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不堪重负的地球“休养生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社会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中国道路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当前,人类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问题上面临一系列共性问题。例如,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如何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些问题都作出了有效回应。正因如此,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占据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制高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中。一方面,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迄今的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恐怖主义、难民潮此起彼伏,逆全球化、单边主义、霸凌主义如影随形。“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习近平主席发出的世界之问振聋发聩。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避免会有特定历史阶段的印记,但用进步取代落后、用福祉消除灾祸、用文明化解野蛮是历史大趋势,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价值取向,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道义所在。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世界是各个国家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各国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世界引向混乱。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之正不仅在于通过巨大的实践成就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在于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并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新的世界发展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它倡导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发展观背后矗立的是文明观。这些年来,西方一些人总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对世界构成威胁。其实,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以和处天下,主张协和万邦。郑和七下西洋,所到之处播撒的是和平的种子,传播的是文化的光辉。一个以和平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的文明,在历史上是和平善良的,在今天、在未来同样也是和平善良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和而不同”,主张民胞物与、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这样的价值理念经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已经充分体现在中国道路中,体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和具体实践中。(辛鸣) 

来源 | 人民日报
责编 | 魏礼园